叩頭蟲

藥材名稱:刺花椒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基源:為芸香科花椒屬植物刺花椒的根和果實。

原植物: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有皮刺,向上彎或水平直出,基部扁,通常3mm以上。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葉軸具翼,無毛,小葉5~13;小葉片對生,紙質,披針形,長3~8cm,寬1~2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狹尖或急尖,邊緣具細小鈍鋸齒或全緣,下面中脈凸出,側脈浮凸,兩面不被毛。腋生聚傘花序,通常著生於老枝上,長1~2.5cm,花多而密集;雌花序通常更短,不被毛或被短柔毛;花被5~8,青色,花被片狹線形,長1~1.5mm,被短微柔毛,大小一致,排成一輪;雄花的雄蕊5~7,稀為8.略長於花被片,花葯廣橢圓形,藥隔頂部中間有腺點一顆,花盤環形,退化心皮短小,先端三叉裂;雌花的心皮2~3,略呈長圓形,花柱約與子房等長,外彎,分離,柱頭頭狀。成熟心皮紅色或紫紅色,表面有凸出的腺點,直徑3.5~4rnm,果柄短,集生成簇;種子圓形,直徑2.5~3mm,黑色,具光澤。花期4~7月,果熟期9~11月。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海拔1500~2000m的山坡雜木林或灌叢中。分佈於雲南和西藏西南部。

化學性質

果實含揮發油[1]。根含l-細辛素(l-Asarinin)、柄果脂素(Pluviatilol-r,r-dimethylallyl ether)、七葉亭二甲醚(Aesculetin dimethyl ether)、茵芋鹼(Skimmiani-ne)、丙酮基二氫白屈菜紅鹼(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和β-谷甾醇[3]。

附 莖皮含刺花椒毒素(Acanthotoxin)、坡刀毒素(Podotoxin)、表芝麻明(Episesamine)、甲基胡椒腦(Methylpiperitol)和表桉葉明(Epieudesmin)[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259。


[2] 中國有毒植物.科學出版社,1987:522。


[3] 中草藥 1986;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