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ilengdou

[英文]: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豆科(Leguminosae)四稜豆屬多年生草質藤本。 又名翼豆、翅豆。其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均富含蛋白質,是一種地上結豆、地下長薯的糧食、油料、蔬菜、綠肥和飼草兼用作物(見彩圖)。原產巴布亞紐幾內亞,蘇門答臘和緬甸等赤道雨林地帶。19世紀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引入中國。四稜豆被認為是有助於解決今後人類糧食及蛋白質不足問題的作物。

形態和特性

根系發達,一般生長在10~20釐米耕層內,出苗約 2個月後形成粗大的薯狀塊莖,根狀莖著生能固氮的根瘤。地上莖長達 3米,頂端有卷鬚攀援生長。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而堅硬。總狀花序腋生,有2~10朵花,蝶形花藍色。莢果稜邊有翼。橫切面為橢圓四稜形,長16~36釐米。種子球形,有黃、白、棕、褐、黑等顏色,百粒重 6~40克。為熱帶短日照植物,萌發溫度10~15℃,從播種到出苗需要10℃以上有效積溫103~157℃。中國廣東、廣西地區一般3月下旬播種,6月下旬開花,花後約40天種子成熟。翌年1月落葉,到春季由莖的基部抽出新枝。對土壤要求不嚴,瘠薄土壤上種植也能生長。熱帶地區2~8月均可播種,需搭棚架以利通氣透光。苗期注意防治雜草,並適當追施磷、鉀肥。主要害蟲有紅蜘蛛和豆莢螟等,並易感染病毒病和真菌病。

用途

嫩葉、莖尖和鮮莢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可作蔬菜。種子含粗蛋白質26~45%左右,含油量達13~20%。塊莖脆嫩,含粗蛋白12~15%,可煮、蒸、烤、炒或煎食。藤蔓和莢殼等幹物質粉碎後是良好的飼料新增劑。全株均能供飼用和作綠肥。由於生長速度快、地面覆蓋度大,還常被用作保持水土和改良低產土壤的先鋒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