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船
[拼音]:gengdi guihua
[英文]:cultivated land planning
組織安排輪作區、耕作田塊和田間工程設施的比較全面而長遠的計劃。是完成土地規劃的重要環節。內容包括下述幾項。
確定輪作與耕地的組織形式
正確的輪作制度,有利於培肥地力,持續利用土地,保證作物穩產豐收。一般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區採用作物-作物輪作;在土壤肥力較瘠薄的地區採用作物-牧草(綠肥)輪作;在水土條件較差或地多人少的地區,則可採用作物-休閒輪作。按輪作制中主要栽培作物種類的不同,又可分為大田輪作、飼料輪作和蔬菜輪作。一個農業生產單位採用何種輪作型別,主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營方向而定。
耕地的組織形式除輪作制外,還包括耕地的利用形式:
(1)耕作田塊組織形式。即將全部耕地劃分為若干耕作區,再把每一耕作區劃分為若干耕作田塊。各田塊只從時間上考慮作物的輪作換茬順序,而不考慮作物在空間上的互相聯絡。這種耕地組織形式,地塊大小可以不等,輪作倒茬方式沒有嚴格的規定,各田塊按一定的換茬習慣,每年臨時進行作物種植安排。
(2)輪作區加機動地段。這種組織形式是將大部分耕地組織成輪作區,而將其餘小部分規劃成一些單獨的田塊,留作機動使用。機動地不參加輪作,但實行換茬。其優點是能將生產的計劃性與靈活性較好地結合起來。輪作區和耕作田塊的數目,一般根據農業生產單位的地形、土壤、生產規模、機械化水平、作物組成及其比例、居民點分佈特點和土地集中連片程度等決定。
耕作地塊規劃
耕作地塊一般是由末級田間工程設施,如渠道、林帶、道路等所圍成的地塊,是進行田間作業、輪作和農田建設的基本單位。田塊的規劃要有利於組織田間生產管理、農田灌排效果和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為此必須科學地確定田塊的形狀、長度、寬度和大小。涉及的因素有土地經營的形式、規模,自然條件,作物種類,輪作形式,農機化水平和灌排設施等,具體確定時則應抓住有利於組織主要田間作業的主導因素。田塊長度的確定以提高機械作業效率為主。在農機化水平高的單位以500~800米為宜;以中、小型農機具為主的單位,以500米左右為宜;以勞畜力為主的單位,一般在200~300米之間。田塊的寬度以滿足橫向作業為主,在無橫向作業時應儘可能成為耕地機組作業幅寬的雙倍數。田塊的方向要有利於作物採光、灌排、機械作業和水土保持。田塊內的土壤型別、養分、水分等條件要儘量做到基本一致,以利於田間管理、組織生產和年度間產量平衡。
田間灌排系統的規劃
田間灌排渠道的配置,因不同地區而異。在平原地區灌排渠道的佈設有灌排渠相鄰式、相間式與合渠式3種。在低窪易澇和鹽鹼地區,排水溝的設計要特別注意控制地下水位、排水除澇和防止鹽漬化。採用機井灌溉時,井位要選擇在便於輸水灌溉和管理的地方。水稻地區則要避免串灌串排。在丘陵梯田地區的灌水渠道還要有排除山洪徑流的功能。
灌排渠系配置的原則:
(1)灌水渠應佈設在高地或分水嶺處,以控制儘可能多的灌溉面積和實行自流灌溉。
(2)渠道的佈設應與田塊、輪作區道路、林帶、土地利用界限以及上、下級渠道協調一致。
(3)渠線的設計要短直。
(4)渠道的設計要遵守有關技術規程。
(5)有條件的應儘量設計地下排灌渠系,以節省耕地(見灌溉排水系統)。
護田林帶規劃
林帶佈設與其功能有關。在災害風嚴重的地區,主林帶宜與主害風風向垂直。林帶的有效防風距離是林帶樹高的20~25倍。在丘陵地區,主林帶以防止水土流失為主,沿等高線佈設,林帶間距隨流失程度而定。副林帶一般沿田塊短邊配置,與主林帶垂直。林頻寬視各地具體情況而定,要講究實效,又少佔耕地。林帶一般採用防風效果比較好的疏透式結構,其配置要與田塊、道路、渠系相協調(見農田防護林)。
田間道路網設定
田間道路是直接為田間生產、產品運輸以及勞動組織和生產管理服務的。按其服務面積和運輸量的大小,分為主要田間道、輔助田間道和田間小路。田間道路的寬度根據執行農機具的幅寬決定。道路配置的原則是:方便生產、節約投資和少佔耕地。
耕地規劃中,各要素的協調配置十分重要,其組合的優劣對土地和農機具的利用、對作物生長、農田生態和生產成本都有一定影響。配置各項要素時應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評價,選擇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