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

[拼音]:anshu

[英文]:Eucalyptus

桃金娘科(Myrtaceae) 桉屬植物的通稱。又名有加利。1910年吳宗廉輯譯《桉譜》一書,根據法文 enca-lypto音譯為安加利潑多,按安音造字為桉,是“桉”字的最早來源。桉屬種類繁多,根據W.F.布萊克利統計有522種和150個變種。多數種原產澳大利亞。19世紀開始引種世界各地,現在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

形態特徵

桉樹系常綠喬木或灌木。高矮不一,高可達150米,矮不到3米。樹皮粗糙或光滑。葉異型,分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幼態葉對生,稀為互生;中間葉通常較粗大,為幼態葉與成熟葉之間的過渡型別;成熟葉互生,具葉柄,垂直或水平,有圓形、闊卵形至披針形,常呈鐮狀,多數為硬葉,羽狀脈。花3至多朵,排成傘形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筒陀螺形、鐘形、棍棒形、梨形或長橢圓形,與子房合生;花瓣與萼片合生形成一帽狀體。開花時橫裂與萼筒分離而脫落。

型別

在原產地澳大利亞的森林型別有:

(1)乾旱硬葉喬木林型別。生長於年降雨量 600~1200毫米、氣溫較高地區。大多數桉樹屬此型別,如葡萄桉(E.botry-oides)、赤桉(E.camaldulensis)、檸檬桉(E.citrio-dora,見圖)、窿緣桉 (E.exserta)、細葉桉(E.tereticornis)等。

(2)溼潤硬葉喬木型別。生長於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乾旱季節短的地區。在東南部有大桉(E.gigantea)、王桉(E.regnans),西部有異色桉(E.diversicolor)。

(3)稀樹草原型別。生長於年降雨量500~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林木散生地區。東北平原常見有大花桉(E.largiflorens),南部高原有蜜味桉(E.melliodora),在高山地帶有小星芒桉(E.stellu-lata)。

(4)乾旱硬葉灌木型別。生長於年降雨量200~500毫米、鹼性土壤地區。有灌木型桉樹,當地叫馬裡。

(5)高山草甸型別。在東南部海撥1600米的山地有少花桉(E.pauciflora),最高見於最低氣溫達-21℃的海撥2000米以上處,樹形矮化。聚果桉(E.coccifera)分佈於塔斯馬尼亞島的海撥1200米、最低氣溫達-18℃的高山,樹高不超過 10米。栽培較多的樹種有柳桉(E.saligna)、檸檬桉、赤桉和藍桉(E.globulus)。

中國引種始於1890年。一是自義大利引多種桉樹到廣州、香港、澳門,一是自法國引細葉桉到廣西的龍州。以後,又於1894年引種野桉於福建福州,1896年引種藍桉於雲南昆明,1910年引種赤桉於四川西昌、遂寧,多零星栽於庭園四旁。1916年粵漢鐵路廣州至韶關一段栽植大葉桉 (E.robusta)。1949年以來,大面積營造了桉樹用材林。栽培範圍逐步北移達北緯32°附近,栽培區達16個省(自治區、市),主要栽培地是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中部、江西、浙江和福建南部。曾先後引入 300多個種,栽培較普遍的有窿緣桉、檸檬桉、大葉桉、赤桉、藍桉等。

生物學特性

桉樹喜光,一般枝葉稀疏。大多要求年平均溫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於7~8℃,但有的如赤桉、細葉桉、野桉(E.rudis)能耐絕對最高溫40℃,又能耐絕對最低溫-6℃;異心葉桉(E.cordata)、灰桉(E.cinerea)、多枝桉(E.viminalis)、廣葉桉(E.ampli-folia)、岡尼桉(E.gunnii)則能耐絕對最低溫-8℃。一般能生長在年雨量 500毫米的地區,年雨量超過1000毫米生長較好。耐水溼的有赤桉、大葉桉、野桉等。耐乾旱的有窿緣桉、檸檬桉、斜脈膠桉(E.kirtoniana)、圓錐花桉(E.paniculata)、傘房花桉 (E.gummifera)、谷桉 (E.smithii)等。適生於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在土層深厚、疏鬆、通氣、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良好。

各種桉樹生長髮育規律不同。中國大量栽培的桉樹,大致10年生以前高生長最快,平均年高生長1.2~2.7米,藍桉則在10~15年最快,以後逐漸緩慢。胸徑生長一般4年前較緩,6年以後漸快,1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年平均胸徑生長1~2釐米。檸檬桉10年以後才逐漸加快,15~25年達到最高峰。主根深,根幅常為冠幅的2.5~3倍,具有一定抗風能力,因而在華南沿海常被選作防護林帶的主要樹種。多數根頸具木瘤,有貯藏養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幼、中林萌芽力較強,立地條件好的可萌生多代。一般造林後3~4年即可開花結實。

栽培技術

栽培應根據適地適樹原則進行。中國南部(包括廣東、海南、廣西和福建南部)高溫多溼、絕對最低溫度在 0℃以上、無霜或幾乎無霜的地區,適宜樹種有窿緣桉、檸檬桉、斜脈膠桉、圓錐花桉、野桉、柳桉、剛果12桉 (E.12ABL)等;中部(包括江西、湖南、浙江和福建北部)夏季炎熱、春夏多雨、絕對最低溫在-6℃左右、霜期達數十日的地區,適宜樹種有廣葉桉、細葉桉、赤桉、灰桉、多枝桉等;西部(包括四川、雲南和貴州一部分)地形複雜、氣候變化顯著、絕對最低溫度-4℃左右、霜期數十日的地區, 適宜樹種有藍桉、直幹桉 (E.maideni)、葡萄桉、大葉桉、赤桉、多枝桉、雙肋桉(E.bicostata)、異色桉 (E.diversicolor)等。在種植的北緣地區,葡萄桉、大葉桉、斜脈膠桉、漸尖赤桉、灰桉、異心葉桉、多枝桉、岡尼桉等生長正常。樹種選擇時,宜進行優樹選擇,建立初級種子園和母樹林,提供遺傳性較好的種子,並開展良種選育和有性雜交育種工作。

多數桉樹蒴果可留樹幾個月以上。採下蒴果在陽光下曝晒,果瓣即開裂,並散出細小種子。受精的種子為黑色或棕色,每千克22~470萬粒。一般四旁綠化採用一年生裸根苗育苗,高1米左右出圃造林。大面積造林則多采用容器育苗。

整地採用機械全墾或穴墾,每個種植點施入有機肥和磷化肥作基肥,初植密度1875~3750株/公頃,視經營目的、風害程度、土壤肥力與經營水平而定。栽植季節一般在春末夏初或雨季開始後。造林後的幼林撫育 3年進行2~3次。帶狀或穴狀除草、鬆土或開溝。當林分鬱閉度達到0.7以上、樹高平均6米以上、有被壓木出現時,便可開始成林撫育間伐,一般進行1~3次。

採伐的年齡和徑級按照經營目的、樹種生長特性和數量成熟期確定。一般生產木纖木漿材需5~7年,平均胸徑8~10釐米;生產礦柱建築材需15年左右,平均胸徑30釐米以上。採伐方式一般為塊狀皆伐。萌芽更新是桉樹營林特點之一,具有初期生長迅速,幹形通直、中間收益快等優點。萌芽1~2代則實行跡地更新,挖除樹根重新造林。

中國栽培的桉樹病蟲害較少,苗期主要有莖腐病和桉苗卷蛾。幼林和成林有白蟻、銅綠麗金龜、慄黃枯葉蛾、皺胸閃光天牛、木棉叢角天牛等。

用途

桉屬的某些木材產品以堅重、耐久著稱,是世界上重要的硬木來源。中國栽培的多為散孔材(極少數如檸檬桉為輻射孔材),主要用作礦柱、建築、傢俱、車船、紡織、枕木、電杆、工農具柄、漿粕和人造板等。但桉樹木材一般易於撓裂,應視其用途性質作適當的乾燥處理。經水解、鹼煮氯化、漂白等工藝,可製成較好的漿粕,供造紙和粘膠纖維紡織之用。副產品桉葉可蒸制精油,生產桉葉醇、胡椒酮、檸檬醛等,在醫藥、工業、香料上有廣泛用途。許多桉樹的皮、材、葉都含有單寧,可用於鍋爐除垢和緩凝劑。此外,某些桉樹的葉可浸提醫藥用蘆丁和植物生長促進劑。中國栽培的主要桉樹還都是蜜源植物。桉樹根系發達,樹幹枝條堅韌,耐旱,抗風力強,是防護林的優良樹種。

參考文章

桉樹花的養殖方法觀賞園藝桉樹花的花語觀賞園藝桉樹花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桉樹花的介紹觀賞園藝桉樹花的生態習性觀賞園藝桉樹花的分佈區域觀賞園藝桉樹花的作用用途觀賞園藝桉樹花的園林用途觀賞園藝桉樹花的栽培技術觀賞園藝桉樹花的品種分類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