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ongye zhuanyehua

[英文]: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一種社會分工和經濟聯絡形式。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包括農產品生產種類和農業生產作業的專業化。前者指一個生產單位或地區主要從事某一種農產品的生產,如主要生產小麥的農場或地區等。後者指一個生產單位或部門只完成全部生產作業中的區域性環節,如種植業方面專門提供施肥、運輸或病蟲害防治等服務,畜牧業方面專門從事種畜、雛雞的生產或畜、禽的育肥等。

形成條件

農業專業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在商品經濟發達、科學技術進步和交通運輸發達等條件下形成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農業生產高度商品化,農業生產者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需要使生產的專案更加單一、集中,以便為應用先進的機器、技術和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條件。耕作方法的改進和化肥、農藥、除草劑的廣泛應用,使不少國家和地區能夠用單一的作物種植來代替多種作物的輪作,也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交通運輸的發達,使實行專業生產的地區或單位可以在廉價的運費條件下,比較容易地銷售產品和獲得生產所必需的原料以及其他生產手段,則是農業專業化的必要前提。20世紀前半期,農業專業化在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迅速。到60年代末,美國已經形成十多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專業化種植區;以生產某一種產品為主的農場已達農場總數的91%。日本1977年的專業化農戶也已佔總農戶數的77%。

在社會主義國家,農業專業化的實現,除了必要的經濟技術條件外,還得助於國家的領導和扶持。國家在勘測和調查各地區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全國範圍的農業區劃工作;在稅收、信貸、價格、產品銷售、生產資料供應及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援助,都是有計劃地領導和扶持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措施。中國現階段由於農業生產技術尚較落後、商品經濟和交通運輸還不發達,農業專業化正在逐步發展之中。已經出現的形式有專業化農場、專業化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以及從事某一專案的生產或為農業產前產後某一作業環節服務的各種專業戶等。

作用

實行農業專業化,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有利於提高農業的技術構成和固定資產的利用率,縮短農業勞動者掌握熟練的生產技術所需的時間,從而有利於提高農業的商品率和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但農業生產專案的過分集中、專一也會帶來自然資源難以綜合利用,生態環境被破壞,導致地力衰退、病蟲害發生頻繁,資金和勞動力的投放更加集中在某些季節,加劇全年生產的不均衡性,以及增大農業生產的風險性等缺點。因而農業專業化又要求與適當的多種經營相結合。這在巨集觀上,主要是通過各地區、各生產單位發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農業專業化,形成全域性範圍的多部門經營來實現;在微觀上,主要是通過每個生產單位實行主導生產專案與輔助生產專案的恰當配合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