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蟲病
[拼音]:ranseti
[英文]:chromosome
細胞核內由 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的線狀體。因易被鹼性染料著色而得名。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單位──基因的載體。
形態
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的形態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分裂間期,染色體細而長,光學顯微鏡難以看清其形態特徵。分裂開始後由於形成多級螺旋而逐漸縮短、加粗,至分裂中期充分顯示其典型特徵。每個染色體由一個共同著絲粒並連的兩條染色單體所組成。著絲粒亦稱主縊痕,為染色體上一個不著色的區域,是細胞分裂時紡錘絲附著的地方。分裂後期,著絲粒分裂,通過紡錘絲的牽引,兩個染色單體隨著著絲粒趨赴紡錘體的兩極,分別獨立為新的染色體。
常態的染色體只有1個著絲粒,各有其相對恆定的位置。根據著絲粒位置的不同,通常把染色體分為中著絲粒染色體、近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和端著絲粒染色體等4種。前3種染色體被著絲粒分為等長或長度不一的兩個臂。
染色體上還可能出現被稱為次縊痕的區域,其位置和範圍一般也是恆定的。通常位於染色體的 1個臂的近端部分,致使次縊痕外端還存在1個小的區段,稱為隨體。染色體次縊痕所在區段與核仁的形成存在著聯絡,因而稱次縊痕區為核仁組織區。
染色體上除著絲粒不易著色外,還存在著色深淺不同的區段。染色特深者稱為異染色質區,其餘部分稱為常染色質區。異染色質區內具有高度重複的核苷酸順序,在遺傳上一般表現為惰性狀態。
結構
關於染色體的結構,目前比較盛行的看法認為它是由多級染色線纏繞而成。染色線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核小體,每個核小體由4種、每種2個共8個組蛋白分子所組成,DNA分子鏈在其表面纏繞1.75圈。一系列核小體串連成一條染色線,由染色線盤旋成300~500┱直徑┱的螺旋體,後者再盤旋成筒狀中空的超螺旋體。超螺旋體進一步螺旋化,於是縮短變粗形成可為光學顯微鏡分辨的染色體(見圖)。
數目
不同物種的細胞中各有其一定數目並各具一定形態特徵的染色體。生殖細胞中含有單倍的 n個染色體,體細胞中含有雙倍的2n個染色體。染色體數目的多少與物種的遺傳複雜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絡。染色體數目和結構可以發生變化,這是生物發生可遺傳變異的重要原因之一(見染色體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