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貂

[拼音]:qiaomai

[英文]:buckwheat

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 (Fagopyrum)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因生育期短和適應性廣,是糧食作物中比較理想的填閒補種作物,也是一種蜜源作物。起源於中國和亞洲中部,約公元 1世紀傳播到歐洲等地。中國主要產區在西北、東北、華北、西南一帶高寒山區。世界栽培蕎麥較多的國家還有蘇聯、加拿大、法國、波蘭等。

形態和分類

莖直立有分枝,質柔軟。葉戟形,互生。總狀或圓錐狀花序。花被五深裂、裂片呈長橢圓形,色白或淡紅。子實為三稜形瘦果,黑、褐或灰色。種子中胚乳極發達,胚藏於胚乳中,有薄而寬大的子葉2枚。染色體數有2n=16和2n=32兩種。栽培蕎麥有3個種。

甜蕎(F.esculentum),又稱普通蕎麥。是中國栽培較多的一種。莖細長,常有稜,色淡紅帶綠。葉基部有不太明顯的花斑或完全缺乏花青素。總狀花序,上部果枝為傘形花序。花較大、玫瑰色或紅色。兩型花,一種是長花柱短雄蕊花,一種是短花柱長雄蕊花,通常同一株上的花是同型的。同型花間傳粉常不受精,異形花間傳粉才能結實。也偶見有雌、雄蕊等長的花和少數不完全花,這些花常不結實。子房周圍有明顯的蜜腺,具香味,利於昆蟲傳粉。瘦果較大,三稜形,表面與邊緣光滑,品質好。

苦蕎 (F.tataricum),又稱韃靼蕎麥,中國西南地區栽培較多。莖常為光滑綠色。葉基部常有明顯的花青素斑點。所有果枝上均有疏鬆的總狀花序。花較小,紫紅色與淡黃綠色,無香味,雌、雄蕊等長,自花傳粉。瘦果較小,稜不明顯,有的呈波浪狀,表面粗糙,兩稜中間有深凹線,殼厚,果實略苦。

翅蕎(F.emarginatum),又稱有翅蕎麥。莖淡紅。葉大。多為自花傳粉。瘦果有稜而呈翼狀,品質差。中國北方和西南地區有少量栽培。

此外,在中國各蕎麥主產區幾乎均有米蕎。其瘦果似甜蕎,兩稜中間飽滿若脹,光滑無深凹線,但稜鈍皮皺又似苦蕎。其種皮易於爆裂而成蕎麥米。

中國西南與東北地區還廣泛分佈著型別極為豐富的野蕎(F.cymosum,又稱金蕎麥、老虎蕎、萬年蕎、土茯苓等)。一年生和多年生,也有甜蕎型別和苦蕎型別。野生甜蕎為兩型花,多者一株可有4000多朵花,但結實率很低。在空曠地帶一般株高約 140釐米;在灌木叢中株高可達 300多釐米,分佈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荒原地和灌木林中。野生苦蕎一般株高約40釐米,花期長達100天,結實率很高。多分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原地與灌木林中。中國西藏地區野生蕎麥也較多,有草本、近木質、藤本等不同型別,其中有的具有塊根與地下肉莖。

栽培

蕎麥為短日照作物。喜涼爽溼潤,不耐高溫旱風,畏霜凍。積溫1000~1200℃即可滿足其對熱量的要求。種子在土溫16℃以上時約4~5天即可發芽。開花結實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每株可開花2000多朵,但結實率僅15%左右,加之葉片同化能力弱,花果常脫落或停止發育。蕎麥需水量比小麥多 1倍,從開花到收穫期間的需水量也比出苗到開花期間多 1倍。開花盛期是需水臨界期,蒸騰係數一般為450~630。種子頂土力小,根系弱,故土層宜深厚而疏鬆,以利於幼苗出土和促進根系發育。適宜的土壤pH值為6~7。肥料充足則莖部能產生大量分枝。磷肥可促進子粒的形成。對鉀肥的需要量較多,以施草木灰為宜。

蕎麥生長期短,全生育期僅2~3個月。在中國南方,出苗後8~10天即已開始形成花蕾,花期可延長到35~40天;在北方從出苗到現蕾也只20天左右。從現蕾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生長加快,至開花盛期達到最高峰,以後逐漸減慢,直到收穫。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掌握播種時間使盛花期與雨季相吻合十分重要。以磷肥拌種可顯著提高產量。採用條播時,行距一般約45釐米,每畝播量2~4千克。可結合養蜂進行輔助授粉。在同一株上,當基部種子已完全成熟時,上部尚在開花,因此為防基部種子脫落影響產量,一待大部種子成熟即須收穫。蕎麥的病蟲害少且輕,偶有白粉病。

用途

蕎麥蛋白質含量約11%,並具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賴氨酸的含量約比小麥與水稻高2倍,此外還富含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鈣、磷和鐵,並含有維生素B1、B2、 E、檸檬酸、蘋果酸和蘆丁。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可做麵條、餄餎、涼粉、糕餅和蕎麥米飯,還可做麥片和糖果的原料。莖杆、糠殼和麩皮是牲畜的良好飼料。醫學上也有用蕎麥治療高血壓病、糖尿病及預防微血管脆弱性出血等。野蕎麥子粒亦可食用,中醫學上全株均入藥。

參考文章

為什麼蕎麥與豬肉相剋?飲食為什麼羊肉與蕎麥麵不宜同食?飲食種植“四改”蕎麥豐產糧食作物苦蕎麥糧食作物蕎麥葉斑病糧食作物秋蕎麥栽培技術(六)糧食作物食莢甜豌豆-夏大豆-蕎麥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經濟作物綿羊蕎麥中毒的診治羊糯玉米複種蕎麥畝超千元糧食作物蕎麥復播栽培技術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