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詩文翻譯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注釋

峴(xiàn)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城以南。諸子:指詩人的幾個朋友。

代謝:交替變化。

往來:舊的去,新的來。

復登臨:對羊祜曾登峴山而言。登臨:登山觀看。

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

夢澤:雲夢澤,古大澤,即今江漢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後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羊​祜​鎮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詩賦,有過江山依舊人事短暫的感傷。

創作背景

《與諸子登峴山》即創作於詩人在家鄉隱居讀書、寫詩自娛期間。詩人與幾個朋友登上峴山遊玩,憑弔羊公碑,想起羊祜說過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著,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的話,正與詩人的處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懷,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與諸子登峴山》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據(晉書·羊枯傳》,規山,是襄陽名勝,晉代羊枯鎮守襄陽時,常到此山與友人飲酒賦詩,感懷人生短暫。半祜在襄陽顏有政績,羊死後百姓在規山建碑立廟來紀念他。古時即有“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詩人登上呢山,見到羊公碑,也自然想到了羊祜。於是弔古傷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負,求任不遇,不覺分外悲傷,滑然淚下,而作此詩首聯揭題,富有哲理。人類社會一直在發展變化,大到朝代更替,小到一家興衰,世事總是在無休止地變化著,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古往今來,時光的流逝也是不可逆轉的。這一聯詩人感慨世事光陰,引發茫茫心事。

聯暗離羊枯放事。詩人登上峴山,看到了羊枯廟和淚碑,他不禁想到羊枯登山說的:“自有字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前人立廟樹碑流芳千古,自己到如今仍默默無聞,死後也將“湮滅無聞”,不免黯然傷情這一聯前句承“古”字,後句承“今”字,寫出登臨引發了詩人的感傷情緒頸聯寫登山遠望,詩人感慨萬千後,放眼遠望峴山周圍景色。只見漢水奔流不息,但現在河水清淺,水落石出,漁梁洲露出了水面。更遠處的雲夢澤遼闊無邊,天寒水清,更覺湖泊深遠陰森,古代“雲夢”並稱,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澤”,江北為“雲澤”,後來大部淤積成陸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數十湖泊,皆為雲夢遺蹟。在規山看不到夢澤,這裡是用來借

指一般潮泊和沼澤地。詩人登山遠望,嚴冬的蕭條景象令詩人發出時光飛逝,“人生幾何”的感慨,抒發自己空有抱負而無處施展的傷感情懷。

尾聯蘊含詩人複雜情感。羊枯是晉初的名將,詩人在盛唐,相隔四百多年。羊祜因政績卓著,深得民心,雖朝代更替,人事變遷,但羊公碑至今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敬仰。詩人想到自己此時仍是“布衣”,空有匡世濟國的願望,卻報國無門,無所作為,死後更是湮沒於歷史之中,這與“尚在”的,與江山同不朽的羊公碑相比,令人感傷不已,因此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全詩借古抒懷,感情深沉,平淡中見深遠。前兩聯具有哲理性,後兩聯繪景,富有形象。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即能很好體現這一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