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儀表廠建築

[拼音]:shengxue xianweijing

[英文]:acoustic microscope

利用聲波顯示物體微細結構的裝置。它是一種新型顯微鏡,也是聲成像技術的一個新的分支。聲學顯微鏡所用的聲波頻率在超聲頻段,所以也稱超聲顯微鏡,簡稱聲鏡。

1936年,S.索可洛夫提出超聲顯微鏡的設想。60年代,聲成像技術和微波聲學進展很快。70年代初,聲鏡的研製工作迅速展開,現代已有多種形式。L.W.凱斯勒等人設計了鐳射掃描聲鏡,C.F.夸特等人設計了聚焦聲束機械掃描聲鏡,其分辨力高,理論與技術較為完整,結構簡單,分為透射式和反射式兩大類。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相繼開展了這種聲鏡的研究工作。

聲波射在物體上會發生透射、反射和衍射等聲學現象。經歷這些過程的聲波,因與物體發生過相互作用而含有物體的力學資訊。聲鏡就是把含有這些資訊的聲波接收、轉換並顯示出來的裝置。聲波的頻率足夠高,即波長足夠短時就可以顯微。反射式聚焦聲束機械掃描聲鏡具有代表性(見圖)。高頻電訊號激發壓電換能器(如氧化鋅或鈮酸鋰換能器)發射高頻超聲,經聲透鏡在耦合介質中聚焦成一細小聲束,射到位於焦平面上的被測樣品上,聲波與樣品相互作用而產生反射聲波,返回聲透鏡又到達換能器並轉換成電訊號,經環行器到接收機直至示波器。機械掃描裝置使載物臺作二維的機械掃描運動,使聚焦聲束對樣品逐點逐行照射。當機械掃描與示波器的電子束運動同步時,螢幕上就出現一幅對應於被照樣品部位的像。這幅聲像由許多像元組成,利用電放大容易控制聲像的放大倍數。由於機械掃描頻率的限制,一幅聲像需要幾秒鐘才能完成。

聲透鏡是會聚或發散聲波的聲學元件。它的工作原理與光透鏡類似,並遵守同一折射定律。聲透鏡材料中的聲速一般比周圍介質中的聲速高,因此會聚用的聲透鏡是凹透鏡。高折射率易於實現,因為只用一個凹球透鏡,所以其像差可略。聲透鏡材料要選取高聲速、低損耗的物質,常用的有藍寶石和熔石英等。聲透鏡的曲率半徑一般小於1毫米,有的僅 40微米。為了保證高頻超聲的有耗傳輸,聲透鏡與樣品之間的耦合介質一般採用水。它和許多物質相容,使用方便。

聲鏡利用聲波,有別於光鏡與電鏡。它是利用對物質力學特性的敏感性。在生物學方面,樣品不需染色即可進行活體而及時的直接觀察;在微電子學方面,可穿過不透光的表面觀察各斷層的內部(如檢查積體電路層間結合的質量);在材料科學方面,樣品不需拋光腐蝕即可以觀察其金相與組分;在測量方面,可檢測薄膜的厚度和材料微區的彈性性質。聲映象光鏡一樣,不但能顯示物體微細結構,而且能顯現物體的彈性像,但在這方面人們研究得很不夠。

C.F.夸特等人研製的聲鏡頻率為 4.2吉赫。在液氦耦合介質中工作時分辨力 (500埃)已超過光鏡。C.R.佩茨等人研製的聲鏡採用高壓氣體作耦合介質,工作頻率為45兆赫,在30個大氣壓氮氣中工作時,其解析度可達7微米。E.A.阿什等人研究成功微分像的成像新技術;中缽憲賢等人研究成功無透鏡新技術。聲鏡的發展迅速,引起了科學和技術界的重視。雖然用幾何光學和傅立葉光學的方法可以解釋許多成像機理,但聲顯微像的聲學成像機理和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聲鏡的結構比光鏡龐大複雜,其分辨力也不如電鏡。然而,在研究物質的性質時,聲鏡已為人們提供一種與光鏡和電鏡相互補充的新工具。

參考書目

R.A.Lemons, C.F.Quate,Acoustic Microscope,Physical Acoustics, Vol. XIV, 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