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爾扎吉,K.

[拼音]:Qian Xuesen

中國現代科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又轉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在導師T.von卡門的指導下深造。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導彈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回國後,歷任航空委員會委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30年代錢學森是卡門組織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火箭研究小組的重要成員。1943年他和F.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端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40年代噴氣推進實驗室研製成功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些導彈是後來美國採用複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導彈的先驅。錢學森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卡門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他和卡門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1949年他還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機作為洲際旅客運輸火箭的設想和核火箭的設想。

錢學森回國後在 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建立我國國防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他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1956年4月起,他作為這一領導機構的成員,負責規劃與組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此後他長期擔負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中國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研製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在50年代初將控制論發展成為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工程控制論,為導彈與航天器的制導理論提供了基礎。他把中國導彈武器和航天器系統的研製經驗,提煉成為系統工程理論,應用於軍事運籌和社會經濟問題,成功地推進了作戰模擬技術和社會經濟系統工程在中國的發展。

錢學森的專著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等。他的學術論文有50多篇發表於美國刊物,更多的發表於國內刊物。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