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洪閘

[拼音]:zhandao

[英文]:plank road alongside cliffs

又名“閣道”、“複道”,是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其主要形式有:

(1)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支架木排柱來支承的簡支樑橋,上覆土石;

(2)在陡壁上鑿孔插入木樑,樑的另一端以柱支承或僅為懸臂樑,樑上鋪木面或再覆土石;

(3)在石崖上鑿成臺級,攀援上下的梯子崖;

(4)在陡巖上鑿成半隧道或隧道。此外,還有這些形式組合而成的棧道。

棧道始於何時,尚無確切考證。《戰國策·秦策》有“范雎相秦,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可見,棧道在戰國時即已修建。中國古代在今川、陝、甘、滇等省內的山嶺地區修建的棧道較多。如在四川蘆山、內江、長壽、通江、峨嵋山等地,甘肅省的隴南山區,廣東省的英德、清遠等縣都有棧道遺蹟。現在雖然公路已四通八達,但在一些大山溝渠,交通閉塞的山區,還有一些類似的棧道,供人、畜通行。中國古代著名棧道見表。

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位於咸陽的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宮時,宮闕範圍跨越渭河兩岸有“周馳為閣道,閻殿下直抵南山,表山之巔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的記載,即棧道修築工藝也用於宮廷建築。因此,中國古代高樓間架空的通道,也被稱為棧道。

參考文章

黃河棧道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