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

[拼音]:xuexiao jianzhu

[英文]:school building

學校建築主要分為中小學校和高等學校兩種型別。

中小學校建築

中小學建築設計應先考慮學校的規模。中國城鎮中學每所有18個、24個或30個班;小學每所有12個、18個或24個班。城鎮中學一般為每班50人,小學為45人。農村居民分散,每班人數較少。西方國家中小學每班人數比中國少。

校址選擇和總體佈置

普通中小學學生一般是走讀生,因此城鎮的學校網點應分佈均勻合理。中國城鎮人口密度高,學生上學步行時間小學生以不超過10分鐘、中學生以不超過15~20分鐘為宜。服務半徑小學不宜大於500米,中學不宜大於1000米。小學的設定應使走讀學不穿越鐵路、城鎮幹道和交通擁擠的街道。

選擇校址要保證學校有良好的環境、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校址應遠離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汙染源,如產生電磁波的電臺發射塔、產生噪聲和有害氣體的工廠,以及垃圾站和傳染病院。一般教學用房的允許噪聲級不得大於 A聲級50分貝。同時也應考慮學校本身對周圍環境的干擾。

學校總體佈置的功能分割槽要合理,教學區、體育活動區、綠化區和生活服務區應劃分得當。要注意節約用地,安排車輛、人流走向,合理組織空間,創造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優美環境。

教學樓的佈局

教學區一般採取以教學樓為主體的佈局。常用單元組合的方法,將教學樓分為教學單元、實驗單元和辦公單元等。設計時可根據不同地形靈活佈置。小學可不設實驗單元。

教學樓的平面佈局通常有三種形式:中內廊式、單內廊式和外廊式。中內廊式由於單面採光,教室光線均勻度差,採光係數低,通風不良,噪聲干擾大。單內廊式和外廊式則沒有這些缺點。

普通教室設計

普通教室在中小學校教學用房中佔的比重最大,學生在校時間約有70%是在教室裡度過的,因此對教室的環境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較高。課桌椅尺寸要以學生的身體尺寸為依據,滿足聽課、做筆記、放書等要求。教室的佈置要滿足學生就座、通行、聽課、書寫、教師巡迴輔導和學生疏散的合理間距等要求。教室內每個座位要有基本均等的視覺條件,良好的採光、照明、音響和通風。教室的設施,除設定黑板(不產生眩光的)、講臺、清潔櫃、窗簾杆、衣物貯存等設施外,還應考慮電化教育手段的應用。在寒冷地區,應有采暖、保溫和換氣設施。炎熱地區應有隔熱和降溫設施。為保護學生視力,教室裡的採光係數不能低於1.5,桌面照明標準不宜低於150勒克斯,黑板照度不宜低於200勒克斯。

國外有的學校還把教室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合一空間,教室裡除了有學習、作業空間外,還有生活空間(佈置配餐、盥洗、貯存學生攜帶品等的設施,小學低年級教室須設有衛生間)。

實驗室設計

中學的物理、化學實驗室要求能滿足邊講邊試、演示實驗和各種分組實驗等教學要求;生物實驗室要適宜作動植物顯微觀察實驗、生物解剖和演示實驗。

實驗室的教師演示臺、學生實驗臺的形式和尺寸,應符合實驗操作的要求。實驗室的平面佈置應符合學生觀察視距、操作距離、安全疏散、教師巡迴輔導等要求。

實驗室的輔助用房,根據實驗室的性質,分別由化學藥品室、儀器室、準備室、生物標本室、模型室、管理員辦公室、教員辦公室等房間組成。要求各種用房儘量單獨設定,平面組合緊湊,聯絡方便。化學危險品的貯藏要符合防火規範。化學實驗室室內應設定毒氣櫃、排風扇和事故急救沖洗設施。光學實驗室內應採用避光通風窗。生物標本室和化學藥品室應朝陰設定,生物實驗室宜朝陽設定。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應根據功能的要求設定給水排水系統、通風管道和各種電源插座。

特種教室設計

有以下幾種:

(1)史地教室。面積一般比普通教室大,並宜單獨設定。要有放置出土文物(複製品)、礦石標本的陳列櫃(可放在教室內或專門的陳列室內),裝有掛圖設施和配備現代化教學手段。

(2)美術教室。面積要比普通教室大,光照要求柔和、穩定,避免直射陽光。設定電源和水盆,以適合學生分組畫素描、水彩以及聽課等功能要求。現代美術教學要求形象教學,要設定陳列掛圖裝置,設定幻燈、投影儀等電化教學裝置;並應有教具貯存、工作室、陳列室等附屬用房。

(3)書法教室。教室佈置適合單桌排列,課桌尺寸要比普通課桌大,以便放置書畫紙、筆、硯、水杯、字畫帖架等。坐凳要比一般的高,以便懸肘書寫。課桌的縱橫向間距,要能保證寫字的正確姿勢和教師巡迴輔導。教室內宜有掛鏡線、水池、窗簾盒和電源插座。

(4)音樂教室。在總平面佈置上應避免對其他用房的噪聲干擾。現代音樂課包括音樂欣賞課,要放錄音、幻燈使音畫配合。可設計成有2~3排的階梯教室,並附樂器室。

(5)微機教室。供中小學開設電子計算機課之用。平面宜佈置成獨立的教學單元。除設定學生機房外,還要有教師機房、貯藏室和換鞋處。微機操作檯的佈置形式要便於授課和安插電源。地面宜採用能匯出靜電的材料。附近如有強電磁場干擾,教室內應有遮蔽措施。教室應設書寫板、窗簾杆和銀幕掛鉤。

(6)合班教室。可供一個年級幾個班的學生上大課、開會兼作視聽教室用,一般附設放映室和電教器材的貯存、修理等附屬用房。合班教室視點的選擇,應根據教室的主要使用功能來考慮,通常定在黑板的底邊。這樣,超過兩個班就需要做坡地面或階梯地面,隔排的視線升高值宜採用120毫米,前後排座位宜錯開佈置。教室內課桌椅前後排間距的確定,要能夠滿足學生的聽課、書寫、就座等要求。為利於學生安全疏散,課桌椅宜採用固定式的。

(7)語言教室。按功能分為三種:一是聽音用的教室,學生利用室內的擴音器或戴耳機收聽由教師播放的教材,這可使用普通教室;二是聽音和作發音練習用教室,學生除聽音外,還可和教師通話;三是聽音、作發音練習和錄音比較用的教室,這種教室除有以上兩種功能外,教師還可以同時播放幾種教材,供學生選擇。後兩種教室要設學生語言學習桌,配置燈具,要有防塵措施,做好噪聲控制和吸聲處理。語言教室須附設控制室和換鞋處。控制室和語言教室之間應設觀察窗,並能使教師看到每個學生座位。地面應設暗裝電纜槽。

(8)視聽教室。又稱電化教室。教室內應裝有各種放映影象教學器械(如幻燈、投影儀、電影放映設施、電視機、投影電視)和音響器械(如話筒、擴音器、錄音機)。視聽教室分專用、兼用兩種。專用視聽教室一般容納1~2個班級;兼用視聽教室常在合班教室內裝設視聽裝置。

其他用房設計

主要有:健身房,作為上體育課和進行課餘各種球類、體操、武術等活動之用,還可設簡易舞臺,兼作會堂;閱覽室,教師和學生閱覽室宜分開設定,設施和裝置要考慮到現代化閱讀手段的應用;教師辦公室,除備課、批改作業、休息外,還要有開會、接待用的空間。

高等學校建築

高等學校有大學、學院和專科學校三類。

總體佈置

高等學校的總體佈置,要求功能分割槽合理,聯絡方便,環境安靜優美,並要考慮以後的發展。高等學校按功能分割槽大體可分為六部分:教學中心區、科學研究區、體育活動區、學習工廠區、後勤服務區、學生生活區。這些分割槽的內容因學校性質和規模而異。

教學中心區是高等學校總體佈置的核心,應從有利和方便教學、科學研究出發。校區主體建築群可以公共教學樓(或講堂中心)為核心組成;也可以公共教學樓和圖書館或有關實驗中心、科研中心組成;還可以公共教學樓和會堂、學生中心等組成。教學中心區的佈局是高等學校建築形象的體現,要表現出學校的性質和特點。教學中心區應有寬闊的廣場和庭院,並與綠地、紀念物、建築小品等組成安靜、優美、親切、樸實的公共性開放空間。教學中心區往來頻繁,應避免車行道穿越。

學校總體佈置中要妥善安排好教學區與實習工廠區、體育活動區的關係。應避免實習工廠區對教學區的干擾和汙染。體育活動區不應處於實習工廠區的下風位,還要避免體育活動區對教學區的干擾。

教學建築設計

高等學校的教學建築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學建築、專業性教學建築、科研性建築和實習工廠四類。

(1)一般性教學建築。指以普通教室為主的公共教學樓,以教室、講堂為主,包括供一個班級教學用的小教室,合班用的中型教室和120人以上的講堂。有時也安排一些公用的基礎課實驗室和有關辦公室。為了便於裝置、管線佈置和提高公用教室的使用率,一般性教學建築常設計成公共教學樓或講堂中心。現代化的公共教學建築或講堂中心,都有電化教學手段。有的高等學校建有專用的電化教學樓,內設電化教學制作中心和擁有電化教育裝置的教室(包括語言實驗室)。

(2)專業性教學建築。主要指各種實驗室和專用教室,包括:擁有精密儀器儀表裝置或要求安靜、潔淨的實驗室;擁有重型機械裝置或運輸量大的實驗室;排放廢氣、廢水、廢渣等有害物質和產生噪聲的實驗室;繪圖、練琴、練功等專用教室。這些教學用房應根據功能要求和特點進行設計。

(3)科研性建築。高等學校大多設有各種研究機構,常建造獨立的科學研究建築,供專職研究人員、教師做研究工作之用,也作為學生和研究生進行教學實驗和研究實驗的場所。科研性建築常設計成綜合性的建築群,如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中心(見彩圖)擁有各種實驗室、測試中心、計量中心、計算中心、視聽中心等。

(4)實習工廠。工科高等學校中的教學實習場所和生產基地。要充分考慮教學特點,規模不宜過大。

圖書館設計

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成為教學區建築群的主體。高等學校的圖書館設計要突出使用功能。學生、教師使用圖書館的頻率很高,建築平面宜採取開放型佈局,並以開架借閱為主。在設計時要考慮圖書館工作自動化,如利用計算機進行書目和文獻檢索,利用計算機管理圖書出納等。圖書館要為學生、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提供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方便(見圖書館建築)。

體育設施和學生活動中心

體育設施和學生活動中心是高等學校中必不可少的。體育場和體育館的位置應安排在學生生活區和教學區之間,靠近學生生活區。國外一些大學設有建築規模很大的學生活動中心,其中有體育設施,還有其他服務設施,作為學生和教師健身、休息和活動之用。

生活區設計

高等學校生活區包括學生生活區和教職員工生活區。學生生活區可以同教學區近一些,教職員工生活區應佈置在教學區以外。研究生宿舍最好單獨設定,但可以和單身教工宿舍、學生宿舍佈置在一起。

學生生活區中學生食堂宜佈置在學生宿舍通往教學區的道路附近。每個食堂以不超過千人用膳為度。

參考文章

電氣工程學校建築的智慧化設計一般要求?電氣技術電氣工程學校建築智慧化設計基本配置應滿足什麼要求?電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