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輸入輸出裝置

[拼音]:luomaniya hangkong

[英文]:Romanian aviation

羅馬尼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歐洲飛機生產國之一,30年代末生產的軍用飛機水平可與其他主要航空國家的產品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國製造飛機,戰後機器裝置多被拆運國外,只儲存維修能力。羅馬尼亞從50年代中期起開始恢復輕型飛機制造,到60年代末,自行設計或仿製的輕型飛機達15種,一部分產品銷售國外。1968年羅馬尼亞政府決定大力發展航空工業,以後主要仿製英國BN-2“島人”小型運輸機、法國“雲雀”Ⅲ和“美洲豹”直升機、蘇聯雅克52特技教練機。1982年仿製成功英國BAC-111雙發動機噴氣運輸機,同年底交付民航投入營運。自行研製的飛機主要有IAR-825教練機、IAR-827農業飛機和與南斯拉夫聯合研製的IAR-93亞音速強擊機(在南斯拉夫稱為“雕”式飛機)。IAR-93是與美國A-4同級的輕型攻擊機,也是羅馬尼亞戰後使用的第一種非蘇聯設計的強擊機。

羅馬尼亞共有5家航空工廠:布加勒斯特飛機廠、布拉索夫飛機廠、巴格烏飛機廠、克拉約瓦飛機廠和生產各型發動機的渦輪機械廠。航空工業職工總數約 12000人。羅馬尼亞空軍1983年有300多架作戰飛機,其中大部分是蘇聯製造的飛機,主要型號是米格21和米格17,還有少量的米格23和國產的IAR-93(見圖)。羅馬尼亞航空運輸公司(TAROM)1981年運輸週轉量達 1.11億噸公里,其中客運週轉量達12.52億人公里,航線上使用的飛機主要是波音707-320C、伊爾62、伊爾18、圖154、BAC-111、安24、安2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