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拼音]:xitonglun

[英文]:system theory

研究現實系統或可能系統的一般規律和性質的理論。

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們就已經形成了素樸的系統概念,用以表示各個部分組成的整體,併力圖把握系統的全體和部分的關係及其確定的條理。中國古代所謂五材“雜以成百物”也有這樣的意思。在近代科學所做的分類工作中,系統概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謂分類就是把獲得的材料編為確定的系統。當時在科學上的重要系統,是瑞典生物學家 C.von林耐(1707~1778)於1735年提出的植物和動物系統和俄國化學家Д.И.門捷列夫於1871年建立的元素週期系統。系統概念也在社會科學中起了重要作用。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中,也應用了系統、有機體、調節器等系統論的術語。

現代科學的系統論是在20世紀40年代從生物學、通訊技術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尤其表現了與生產力迅猛發展相結合的現代科學整體化趨勢。系統概念已普遍運用於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同時現代科學本身也正在成長為一個把我們的科學知識綜合起來的體系,從一個新的側面為證實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提供了論據。現代系統論中的系統概念不同於古典系統概念,它是由數學的精確定義加以表述的。現代系統論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數學方法,如代數、拓撲、微分方程、函式論、矩陣、圖論、概率論和統計學的方法。系統論概念在數學上的精確化,形成了一些發達的系統論分支。關於其發展方向的科學意義現在仍有爭論。

系統論不僅在應用於技術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也被應用於研究社會系統,尤其是經濟系統。但隨著所要研究的系統日趨複雜,以往所擁有的手段已經不夠用了。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又發展出大系統理論,大系統是一個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的、有內在聯絡的許多子系統的集合,它可以用一組彼此不同而相互依存的數學模型描繪。

系統論關於母系統與子系統、結構與功能、系統與環境關係的研究,關於動態系統的自調節、自組織和自學習的研究,關於學習系統與外部世界關係的研究,對於證實、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認識論,具有極其普遍的和直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