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

[拼音]:Wu Daozi

唐代畫家。又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生活貧寒。據說早年為民間畫工,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神龍間事韋嗣立,為小吏。景龍間任兗州瑕丘縣尉,不久堅辭而去。以後浪跡東都洛陽,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後專工畫,並在寺觀從事壁畫創作。開元間被唐玄宗召入禁中為宮廷畫師,先後任供奉、內教博士,為寧王友。他常在長安、洛陽作壁畫,觀者如堵,名聲廣播。天寶間,他奉詔遊蜀歸來,在大同殿畫嘉陵江三百餘里旖旎風光,玄宗稱羨道: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758年以後,其事蹟不詳。

吳道子活躍於文學藝術空前繁榮的盛唐,中外文化交流、各藝術門類的溝通,為他的藝術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喜與文人名流交往,又遊歷各地,在繪畫上遠師張僧繇,近法張孝師,兼善各類題材,尤以佛道見長。他在長安、洛陽兩京寺觀所作壁畫達三百餘堵,奇蹤異狀,無有同者。藝術上,他富有創造精神,開一代新風。他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的筆法表現衣褶,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以焦墨勾線,略施淡彩,世謂之“吳裝”,使線條具有獨特的表現力,為白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筆法洗煉流暢,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後人將他與張僧繇合稱“疏體”代表畫家,以區別於顧愷之與陸探微勁緊聯綿的“密體”。蘇軾評他的藝術“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並將他與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書法家顏真卿並立,稱“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他被後世尊為“畫聖”,其風格稱“吳家樣”,對以後的人物畫和白描畫風影響很大。

吳道子的真跡,宋代已難見到。流傳至今的重要摹本有《送子天王圖卷》、《道子墨寶》、《寶積賓伽羅佛像》。還有不少線描石刻,大都迭經翻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