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通海(1330~1367)

[拼音]:zhonghua xiqu zhuanke xuexiao

京劇演員學校,簡稱戲曲學校。1930年6月在北平(今北京)籌辦,8月成立,9月開學,隸屬於中華戲曲音樂院(程硯秋任北平分院院長),後改名為私立中國高階戲曲職業學校。焦菊隱、金仲蓀先後任校長,教師有王瑤卿、曹心泉、高慶奎、郭際湘(水仙花)等。1940年11月停辦,10年間培養了“德、和、金、玉、永”5科學生200餘人。學制6年,招收10歲至13歲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男、女生。報考錄取者,試讀兩月。經考查及格,家長向校方訂立保證書後,正式入學。學校的教學設施,專業方面仍用科班教學的傳統方式,通過練功、學戲、排練,授與學生戲曲藝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並登臺演出;在教學宗旨和管理體制上,變革了一些科班舊制,開設以文科為主的文化課程,以達到培養有藝術創造能力的“適合時代之戲劇人材”。學校演出了大量傳統劇目和新編劇目,如《雁門關》、《貂蟬》、《孔雀東南飛》、《天香慶節》、《巨集碧緣》、《三婦豔》、《美人魚》、《小行者力跳十二塹》、《鴛鴦淚》、《鳳雙飛》等。培養出的學生有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鴻、沈金波、李玉茹、侯玉蘭、白玉薇、高永倩(現名高玉倩)等。對京劇藝術的繼承、發展,培養戲曲人材,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