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歇,F.

[拼音]:Hanlin Tuhuayuan

[英文]: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

中國宋代宮廷繪畫機構。其名稱諸史籍記載不一,有的稱為翰林圖畫局,與當時的書藝局、天文局、醫官局並列,總屬於翰林院,由內侍省管理。繪畫史籍中一般簡稱畫院。

宮廷中設定畫工的歷史,在中國古代可以遠溯至先秦,後歷經兩漢魏晉隋唐等朝,但並無專門安置畫家的機構。隨著美術的發展和宮廷貴族對繪畫的大量需求,五代時的西蜀和南唐等政權先後開始設定宮廷畫院。宋代建國後,宮廷畫院建制得到繼續,先後將原西蜀、南唐及中原地區的畫家召集到都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使其成為宋初宮廷畫院的基本成員。宋代皇帝多數愛好文藝和繪畫,從其需要出發,對宮廷畫院給以重視,畫院的建制得以充實擴大,名手濟濟,藝術上不斷提高,宋代是古代宮廷繪畫最為繁榮和活躍的時期。

宋代宮廷畫院有一定編制和管理條例,其畫家系通過推薦、徵召或考試從社會上選拔,入院後,按畫家的技藝高下而授予待詔、藝學、祇侯、畫學生等職位。人員編制初無定員,真宗以後設待召3人、藝學6人、祇侯4人、學生40人、工匠6人。 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又於崇寧國子監另設畫學,專門培養宮廷繪畫所需人才,大觀四年(1110)又將畫學併入畫院。畫家進入畫院後地位有一定改善,可以穿緋色(四品)和紫色(五品)的官服,徽宗時還可以佩魚,但不能到院外任官。畫院畫家領取奉祿,有機會臨摹和觀摩宮廷藏畫,有利於藝術水平的提高。

但宮廷畫院系為滿足皇帝的需求而設,其任務是為宮廷裝堂飾壁(如神宗時重要宮廷殿堂的山水屏壁多出郭熙之手,崔白與艾宣等畫垂拱殿屏風),為敕建寺觀畫道釋壁畫(如宋初高益奉詔畫汴梁大相國寺壁畫),繪製帝后貴族肖像(如太宗時元靄、牟谷奉召畫太宗像),根據政治生活需要創作畫卷(如仁宗時畫院待詔高克明奉召畫《三朝訓鑑圖》),為皇帝畫代筆畫(如徽宗時劉益與富燮專畫供御畫),及執行某種特殊任務(如太宗時詔命牟谷隨使者往交趾國畫安南王黎桓及諸陪臣像)。藝術上必須附合帝王欣賞趣味,畫家創作要“鹹竭盡精力,以副上意”。徽宗趙佶審查畫院畫家所繪寶籙宮壁畫,“少不如意,即加漫堊,別令命思”。太宗時畫院祇侯李雄,因拒絕畫紈扇而幾乎被殺。畫院作品大都造型準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濃豔,華貴富麗,既有精密不苟之長,某些作品又帶有萎蘼柔媚的傾向,形成院體畫的獨特風格,對後世影響頗大。宋代畫院畫家大都來自民間,入院後仍與民間有相當聯絡和交流。山西絳州畫家楊威畫的村田樂拿到汴京畫院門前去賣,可以高價,以畫嬰兒出名的民間畫家杜孩兒的作品,常為畫院眾工轉求,“以應宮禁之需”,畫院名手高益、燕文貴、郭熙等也都是在民間作畫獲得聲譽,後被召納進宮廷畫院的。宋代社會上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水平的提高,是宮廷畫院繁榮的基礎,吸收民間繪畫成果也使宮廷繪畫注入新機。

北宋建立之初,畫院成員多為西蜀、南唐舊人,畫風亦受五代影響。真宗時狂熱地推倡道教,建玉清昭應宮,畫院中宗教畫家佔有相當數量。仁宗、神宗之際出現郭熙和崔白,突破宋初的樣式和水平。徽宗大力經營畫院,畫家陣容空前壯大,裝飾宮廷,建五嶽觀等道觀,其壁畫皆出畫院,畫表現珍禽異卉的《宣和睿覽冊》,又促使宮廷花鳥畫創作的活躍,但由於他政治上的昏庸腐敗,招致亡國,畫院亦隨之垮臺。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南宋,又恢復畫院,吸納北宋畫院舊人,大力經營,頗具規模。南宋院體山水畫重視構圖的剪裁,意境的創造,力求單純精練,歷史故事畫創作空前活躍,光宗、寧宗時馬遠、夏圭的山水畫,梁楷的減筆人物畫,都突出地體現了南宋宮廷繪畫的嶄新風格。理宗以後,國勢漸衰,畫院無突出建樹,1275年元軍攻破臨安,結束了宋代宮廷畫院的命運。

見於史籍的宋代宮廷畫院畫家有200餘人,現擇其重要者依時代分列於下:

太祖、太宗、真宗時期:王靄高益黃居寀趙元長王齊翰董羽

仁宗、 神宗時期:高克明屈鼎支選陳用智易元吉郭熙崔白王可訓葛守昌侯封

徽宗時期: 馬賁張擇端戰德淳韓若拙孟應之盧章劉益富燮田逸民王希孟(以下諸人後南渡參加畫院)李唐劉宗古楊士賢李安忠蘇漢臣朱銳李端李從訓周儀張著

高宗時期:馬興祖李瑛蕭照賈師古馬公顯劉忠義韓祐朱光吾

孝宗時期:劉松年吳炳李嵩張茂

光宗、寧宗時期:馬遠馬逵陳居中蘇顯祖馬麟夏圭梁楷李興宗

理宗、度宗時期:魯宗貴陳宗訓陳清波陳珏朱玉宋汝志方椿年王輝樓觀樑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