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拼音]:Karuo yizhi

中國西南地區瀾滄江上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城東南的卡若村西,地處海拔3100米的山地丘陵。 範圍約1萬平方米。1978~1979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兩次發掘,後與四川大學共同編著了考古學專刊《昌都卡若》。遺存可分為早、晚兩期,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100年。這是在西藏高原進行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對研究西藏地區的原始文化及與相鄰地區的關係等,有重要的意義。

在遺址中發現房屋遺蹟28座。早期房屋以半地穴式或地面營建的草拌泥牆建築為代表,平面呈圓形、方形或長方形。爐灶一般設在房子中部,有的在爐灶邊緣圍砌石塊,有的還用石板鋪成爐臺,也有的不挖灶坑而僅用3塊石頭支燒。 屋頂系鋪排椽木並塗抹粘土而成。屋頂和牆壁的內面均經過燒烤。晚期房屋以半地穴式石牆建築為代表,平面呈方形和長方形。牆壁是用礫石貼靠坑壁壘砌而成,石牆周圍及屋內均有柱洞。石牆房屋顯示了較進步的建築技術和獨特的建築形式。遺址中出土遺物豐富。大型打製石器、細石器與磨製石器共存,而以打製石器為主。發現有鑲嵌石葉的骨刀梗。還出土許多磨製精細的骨針、骨錐、骨飾等。陶器多數夾砂,早期紅陶較多,晚期灰陶較多。紋飾以繩紋和刻劃紋為主,偶見簡單花紋的彩陶。器類簡單,常見的是罐、缽、盆,多屬小平底器。 還發現有炭化粟和豬、 牛等家畜骨骼,以及多種獸骨、鳥骨。遺址雖臨江河,但未見漁具和水生動物遺骸。與生產工具相印證,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生活以粟作農業為主,狩獵也較重要。

參考文章

卡若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