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激派
[拼音]:zhiguan
佛教名詞。佛教修習的重要方法。“止”,梵文音為奢摩地,意為“止寂”、“禪定”等,謂止息妄念,專心一境;“觀”梵文音為毗婆舍那,意為在“止”的基礎上所發生的智慧。“止觀”,即“禪定”和“智慧”的合稱。《佛說大安般守意經》有所謂“六妙法”,即數、隨、止、觀、還、淨,已有 “止”、“觀” 之說。隋代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中說:“止者,外國名奢摩地,此翻名止。守心住緣,離於散動,故名為止。止心不亂,故複名定。觀者,外國名毗婆舍那,此翻名觀。於法推術,簡擇名觀。觀達稱慧。”就是說,慧為“觀智通達,契會真如”。中國佛教天台宗提倡“止觀雙修”(或謂“定慧雙修”),以此概括一切修習方法。智《摩訶止觀》說:“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意謂“止”、“觀”雖有先後之分,但並非兩回事,兩者是不能分離的,這是最圓滿的修習方法。天台宗把由定生慧視為修習的根本方法,故智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說:“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塗。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禪宗從“體用”關係角度闡發止觀即定慧學說,謂“定是慧之體,慧是定之用”。並以此作為本宗教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 百日衝刺激勵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