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

[拼音]:nianjian

[英文]:yearbook;almanac;annual

彙輯一年內事物進展新情況和統計資料,按年度連續出版的資料性工具書。年鑑屬資訊密集型工具書,具有資料翔實、反映及時、連續出版等特點。主要作用是向人們提供一年內全面、真實、系統的事實資料,便於瞭解事物現狀和研究發展趨勢。

年鑑的編纂始於歐洲。英國哲學家培根在其1267年出版的《大著作》中已使用外國年鑑中有關天體運動的材料,這說明至少在13世紀中葉歐洲已有類似年鑑的出版物。 當時歐洲一 部頗有影響的年鑑是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雷格蒙塔努斯(1436~1476)於1457年編纂出版的,主要記載時令節氣、天文氣象等。 以後, 德、英、法、意、美等國曾出版了數以千計的各類年鑑,著名的如《世界年鑑》、 《諮詢年鑑》、 《惠特克年鑑》和《政治家年鑑》等。在西文各類年鑑中,冠以yearbook的為數較多, 一般既有文字敘述, 也有統計資料,如《聯合國年鑑》; 稱almanac的則以統計資料見長,如《讀者文摘年鑑》; 稱annual 的一般以文字敘述為主,如《外科年鑑》。各類年鑑的編纂方式雖各有側重,但稱謂時有混用,區分並不嚴格。

在中國,《宋史·藝文志》曾著錄有《年鑑》一卷,但原書早佚,無從知其內容。現代形式的年鑑是在辛亥革命後出現的。1913年上海神州編譯社出版的《世界年鑑》是中國最早的中文年鑑。1924年由商務印書館和申報印書館分別出版的《中國年鑑》、《申報年鑑》則是最早由中國人編纂的年鑑。1979年以後,隨著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類年鑑的出版量逐年增長。據全國年鑑研究中心統計,年鑑出版種數已從1980年的6種發展到1990年底的405種。

年鑑一般可分綜合性和專業性兩大類。綜合性年鑑內容廣泛,反映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進展情況,如全國性的《中國年鑑》、《中國百科年鑑》,地域性的《廣州年鑑》、《湖南年鑑》等。專業性年鑑主要反映某一學科或某一行業,介紹與該學科或行業有關的各種情況,為專業工作者提供方便,如《中國出版年鑑》、《中國輕工業年鑑》等。中國的年鑑出版事業正按學科、部門和地區形成系列,向著多層次方向發展。

年鑑主要是由編纂單位根據選題計劃組織眾多作者撰寫的,少量內容來源於當年的政府公報、其他重要文獻和統計部門提供的資料。在選材上,它要求系統全面、客觀正確以及濃縮精煉。在編纂結構上,要求佈局合理,基本框架穩定,其常設的欄目有:文獻 (包括檔案和法規)、概況、文選和文摘、大事記、論爭集要、統計資料、人物誌、機構簡介、附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