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儲蓄存款

[拼音]:Feilaifeng zaoxiang

中國南方地區佛教造像。飛來峰位於杭州靈隱寺前,是一座高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造像分佈在山岩石壁上或洞壑中,儲存較完整的有280尊。時代從五代到元,而以元代的為主。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代造像的數量不多,以青林洞內的後周廣順元年(951)滕紹宗造彌陀、觀音、勢至3尊為最早。頭部殘。衣紋線條簡練。蓮座下部有高束腰的須彌座承託,身後有緣飾火焰紋的背光。

宋代造像多為小型雕像,多分佈在青林、王乳兩洞及其附近。乾興元年(1022)的“盧舍那佛會”浮雕和南宋風格的布袋彌勒都比較精美。

元代造像形體多較大,分佈在冷泉溪南岸和各洞口的上方,共 100多尊。尚能辨認出的造像題記,始自元至元十九年(1282),終於至元二十九年。多為方形和長方形龕,頂部多呈拱券或平頂。佛像雙重螺髻,形狀高尖,上額寬,肩胸闊,腰較細,或者方臉短胖。身上斜披緊身的襯衣,袒露胸臂,或披袈裟而袒胸。菩薩寶冠下斂上敞,紋飾繁縟,寶繒飄垂,著薄紗或裸上身,容相清秀,體態窈窕;也有的容相端嚴,體態豐滿,袒胸而掛瓔珞,保留著較多的唐宋傳統風格。大多有環狀的不飾花紋的項光和身光。蓮座可分兩種,一種較扁平,蓮瓣略呈方形,沿飾連珠紋;另一種蓮座較寬高,蓮瓣相應瘦長,其上覆蓋著袈裟。元代造像中有許多密宗的內容,至元二十九年的金剛手菩薩像及三面八臂菩薩像,都是這一時期比較優秀的作品。中國古代石窟藝術在元代處於衰落時期,而飛來峰保留著較多且較精美的元代造像,在中國藝術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參考文章

飛來峰造像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