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勒斯

[拼音]:Sailiuxi Wangguo tongzhi xia de Zhongya

[英文]:Central Asia under rule of Seleucid Kingdom

公元前312年至前3世紀中葉,塞琉西王國曾經統治中亞地區。塞琉西王國全盛時期的疆域包括錫爾河以南含帕提亞、索格狄亞那粟特、巴克特里亞在內的大部分中亞地區。公元前305至前304年,塞琉古一世南征印度失利,把旁遮普、格德羅西亞、阿拉科西亞和帕拉帕米薩德等地割讓給印度孔雀王朝月護王。公元前 3世紀中葉,巴克特里亞和索格狄亞那州州長希臘人狄奧多圖斯一世首先宣告獨立,數年之後,裡海東南的帕提亞州在州長帕提亞人阿薩息斯及其弟提裡達特的率領下也起而反對塞琉西王國,安條克(亦譯安蒂奧克)二世往討不勝,希爾卡尼亞反被帕提亞吞併,王國在東方的佔領區和勢力範圍喪失殆盡。

一般認為塞琉西王國沿襲古波斯帝國的君主政體,其統治中亞的方式和統治西亞的相彷佛,只是對東方的控制較為鬆懈。王國統治地區最小的行政單位是區,若干區組成聯合區,若干聯合區組成州。中亞地區最大的州長是巴克特里亞-索格狄亞那。王國在各州設有州長、將軍和稅務使。州具有較大的自治權。為了鞏固和加強在佔領區的統治,塞琉古一世及其子安條克一世繼續推行亞歷山大的殖民政策,在中亞地區也興修許多軍事性的塢堡,遷移大批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充實其間。這些塢堡後來大多發展成為城鎮,最著名的有塞琉古城和安條克城等。希臘語則成為城市中流行的官方語言。

在王國統治期間,從小亞細亞橫貫兩河流域深入伊朗、中亞的商道日益繁榮,巴克特里亞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東方的絲綢、香料經此運往西方,希臘等地的特產、手工藝品也由此輸入印度和中亞。王國推行的“希臘化”政策在客觀上也起了促進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見希臘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