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之戰

[拼音]:Bideluofusiji

[英文]:Αртур Βладимирович Πетровсκий,(1924~)

蘇聯心理學家。1947年畢業於莫斯科波將金師範學院,1965年獲心理學博士學位。1952~1968年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和波將金師範學院心理學教研室主任。1968年和1971年先後被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和院士,1976~1979年擔任蘇聯教育科學院副院長。1956年曾來中國,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講授普通心理學。彼得羅夫斯基對心理學史、個性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都較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心理學漫談》(1962)、《能力與勞動》(1966)、《蘇聯心理學史》(1967)、《論個性心理學》(1971)、《集體的社會心理學》(合著,1978)、《集體心理學理論》(1979)。

他在《集體的社會心理學》、《集體心理學理論》中,闡述了他在1969~1977年期間創立的“群體和集體中人際關係以活動為中介的理論”,又叫作“群體積極性的層次測定觀點”。其基本概念是,在任何現實的發展的群體中,人際關係都是以這個群體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內容、目的和任務為中介的,群體在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也改變群體本身,改變其自身結構及內部關係。改變的性質和方向則取決於它們以活動內容為中介的程度和共同活動本身的社會價值。他還認為,以活動為中介是集體形成的標誌。這些理論對於集體的培養和形成,對於集體的診斷和管理具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