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斯特凡諾條約

[拼音]:junxian

[英文]:military rank

區別軍人等級的稱號。一般由將官(有的還有元帥、大元帥)、校官、尉官、軍士和兵的軍銜,構成等級體系;以肩章(或領章、臂章、胸章)和軍種、兵種、專業勤務符號等標誌,表明軍人的軍銜等級和所屬軍種、兵種或專業勤務性質。授予軍人軍銜,可以明確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和責任,也是給軍人的一種榮譽。實行軍銜制度,有利於軍隊正規化建設,有利於諸軍兵種協同作戰,也便於國際交往。軍銜自15~16世紀出現於西歐,到17~18世紀已為世界許多國家所採用,並逐步形成國際上通行的制度。中國古代的武職官制,有一套獨特的等級區分和標誌形式。20世紀初,清政府參仿西歐式軍銜制,改革清軍官制,在新軍中逐步實行軍銜制。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相繼在軍隊中實行軍銜制。國民黨軍隊的軍銜設有: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5~1965年實行軍銜制,規定軍銜等級區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施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軍官軍銜設三等十一級: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規定士兵軍銜分為三等七級: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

蘇聯軍銜等級設有: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和蘇聯海軍元帥,空軍主帥、兵種主帥和專業兵主帥,大將和海軍元帥,空軍元帥、兵種元帥、專業兵元帥,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美國軍銜等級設有:五星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四級准尉,三級准尉,二級准尉,一級准尉,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日本軍銜等級設有: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印度軍銜等級設有: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三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新兵。

參考文章

軍銜新中國軍銜制的發展素材軍銜軍銜制度及相關資料(2)素材古今軍銜制資料大全素材軍銜國民黨的軍銜制素材軍銜新中國的授銜情況素材關於軍銜素材軍銜軍銜制度及相關資料(1)素材軍銜晚清軍銜制度素材中國古代軍銜制排列表素材軍銜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軍銜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