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懷英

[拼音]:Qingdai fencai ciqi

[英文]:Famille Rose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中國清代彩瓷品種之一。康熙晚期創制,是釉上彩的一種,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燒的溫度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稱軟彩。

經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玻璃白”進行光譜分析證明,它是一種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在彩繪中有重要作用:

(1)它可將各種彩色“粉化”,使紅者呈粉紅,綠者呈淡綠,色調品種從而大大增加,一件器物上彩繪時用色可多達20餘種,有深淺濃淡之分,加強了紋飾的層次;

(2)在畫面的彩繪部位,用“玻璃白”打底,再施彩渲染,用國畫中渲染手法,使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表現出正、反、仰、俯、翻、轉的變化,從而增強立體感;

(3)彩繪後另塗一層“玻璃白”粉,經700~750℃左右的溫度烘燒後,色料熔化成玻璃狀,與釉面密結,呈色晶瑩;

(4)“玻璃白”還可單獨用作白色描繪雪景或需用白色表現的紋飾。

康熙時粉彩尚處於初創階段,故精品少見。到雍正年間,造型胎釉和彩繪有了空前的發展。主要造型有盤、碗、壺、尊、洗、各式瓶等。圖案紋飾以花卉為主,特別是官窯產品,繪畫益臻精妙,可使數朵綺麗彩花,婀娜多姿。其次所繪折枝花果、團花、花鳥、人物故事和山水畫等也都栩栩如生,內容極為豐富。此外還有各種色地彩繪的粉彩瓷器,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對比上的美感。傳世品雍正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穿帶瓶就是一件代表作品。

乾隆時期的粉彩瓷器,除繼承傳統以渲染為主要手法的白地粉彩瓷外,還繁衍出許多色地開光、光內繪粉彩的紋飾,如藍地描金開光,各種錦地開光,各種色地粉彩花卉開光等。同時還出現了制瓷工藝新技術,如鏤空轉心瓶、鏤空套瓶、香插、仿古銅彩爵杯、花觚以及仿各類工藝品、仿織錦金鐘籠等。這些均為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獨特產品。另外傳世品中還有粉彩玲瓏器加飾金彩,非常嬌豔,如乾隆粉彩加金蓮花紋蓋碗,全器玲瓏,繪荷蓮紋飾,青花繪荷葉及莖,上飾金彩,粉彩繪荷花,蓋頂及底足內均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這種玲瓏粉彩瓷器,其裝飾別開生面,為乾隆時期所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