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流通

[拼音]:Chen Shizeng

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早年書畫署觭盦,晚年得安陽出土唐志石顏其齋,又稱安陽石室、唐不簃,因敬慕吳昌碩又稱染倉室。原籍江西省修水縣人,1876年3月2日生於湖南省鳳凰縣,1923年9月12日卒於江蘇省南京市。

陳師曾祖父陳寶箴為湖南巡撫,父陳三立,號伯嚴,又號散原,清進士,著名詩人,曾任吏部主事,因參與1898年戊戌變法,與父同被革職,隱退自號神州袖手人。其弟陳寅恪是歷史學家。陳師曾6歲學畫,1890年在長沙受尹和伯之陶冶。1894年在湖北從周大烈習文學,從範仲霖學魏碑漢隸。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學習。1901年春至上海,入法國教會學校學習 1年。1902年,偕弟陳寅恪東渡日本留學,與魯迅共讀於東京弘文學院,朝夕相處,關係密切。1906年,在東京結識李叔同,兩人一見如故,始終保持友誼。1909年回國,任江西教育司長。不久,被聘為南通師範學校博物學教員。因欽慕吳昌碩的書、畫、印,常到上海吳昌碩處請教。1913年赴長沙,任長沙第一師範教員;又受教育部之聘,至北京從事圖書編輯工作。

約在1914年,陳師曾創作《北京風俗畫》34頁,後又被聘為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國畫教師,兼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及女高師博物教員,並遷居槐堂。1916年他繼任教育部編纂。1917年,他勸齊白石自創風格,兩人交誼愈來愈深。1918年,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成立,陳師曾被聘為中國畫導師。1920年中國畫研究會成立,陳師曾是倡導者之一,那年他發表了《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之派別》、《對於普通教授圖畫科意見》、《繪畫源於實用說》等,並出版他的山水小品《陳朽畫冊》。1921年他的著名論文《文人畫之價值》在《繪學雜誌》發表。翌年,他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一書出版,並受日本荒木十畝和渡邊晨畝之邀,赴日本參加東京府廳工藝館的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

陳師曾的繪畫成就很高,在當時北京畫名極盛。他主張感情移入和畫外功夫。他作畫講創造、重生動、求意趣、師造化,他的許多寫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園林小景,意趣盎然,都是從生活中寫生得來。在當時臨摹成風的畫壇中,能獨樹一幟。他的山水畫既重視傳統技法,又學而能變,他的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紹徐渭、陳淳、揚州八怪,長於大寫意筆法,渾厚綺麗,能自成簡遠雄秀一派。他的人物畫,帶有速寫和漫畫的情趣,《北京風俗畫》、《讀畫圖》等,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能突破陳習,揭露舊社會勞動大眾的苦難生活,意境新,耐人尋味,有創新精神。他的篆刻取法於吳昌碩,使刀如筆,渾古樸茂;小印瀟灑秀勁,大印氣勢磅礴。由於陳師曾的國學基礎深厚淵博,所以他能融書畫篆刻於一爐。陳師曾極重藝術教育,他的學生盈門,王雪濤、王子云、李苦禪、劉開渠、俞劍華、蘇吉亨、高希舜、江南等均為授課門生。他的著作還有《陳師曾先生遺墨集》(10集)、《陳師曾先生遺詩》(上下卷)、《染倉室印集》、《染倉室印存》、《中國繪畫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