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人

[拼音]:guodu shiqi gongrenjieji he zichanjieji maodunxingzhi de taolun

[英文]: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working class and bourgeoisie in transition period

中國學術界圍繞著過渡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矛盾性質問題展開的討論。 1956年8月至 1956年底,在對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大公報》、《人民日報》、《學習》雜誌、《新建設》等報刊相繼發表了討論的文章,《大公報》、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和《哲學研究》編輯部就這一問題分別召開了座談會。《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輯了《中國過渡時期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性質問題討論專輯》一書。

討論的意見基本上有 3種:

(1)認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資本家雖然喪失了對生產資料的支配權,但還領取定息,這只是剝削的程度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剝削的實質並沒有改變,資產階級還繼續剝削工人,因此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仍然是對抗性的。

(2)認為中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矛盾的性質並不是始終如一、一成不變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行為已經宣告結束,對抗性矛盾喪失了經濟基礎,矛盾的性質轉化為非對抗性了。其中有的人認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矛盾的性質就轉化為非對抗性的了,因為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繼續同工人階級保持聯盟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矛盾性質也不可能是對抗的;較多的人則認為矛盾的性質是從全行業公私合營後轉化為非對抗性的。

(3)認為中國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的性質始終具有兩重性,矛盾的兩重性隨著歷史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從歷史上看,民族資產階級同工人階級始終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也長期存在著基於共同利益基礎上的統一戰線的關係。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獲得基本上的解決,非對抗性矛盾處於絕對優勢。

這次討論還廣泛地涉及了中國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矛盾的鬥爭形式,階級的對抗和對抗的消滅,矛盾的兩重性,矛盾的轉化等許多問題。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科學地闡明瞭中國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性質,指出中國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改造後還具有兩面性,他說:“一方面,資產階級分子已經成為公私合營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正處在由剝削者變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轉變過程中;另一方面,他們現在還在公私合營的企業中拿定息,這就是說,他們的剝削根子還沒有脫離。他們同工人階級的思想感情、生活習慣還有一個不小的距離。怎麼能說已經沒有了兩面性呢?”正確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科學地認識中國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性質以及中國共產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的基本依據。

這次討論密切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對於深入地認識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實際相結合,成功地解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