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倫吉

[拼音]:Qi Baishi

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篆刻家。原名純芝,後名璜,字渭清,又字蘭亭,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寄園、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塢老民、借山吟館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後人、湘上老農等。

生平

1863年(清同治二年)11月22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父貰政公,母周氏,均務農。齊白石8歲隨外祖父周雨若讀書,1年後因家貧而輟學,在家牧牛砍柴。喜畫,常以習字描紅紙畫人物、花卉及動物。15歲後,相繼拜同鄉齊仙佑、周之美為師學木匠,始為粗木活,後為細木工,善雕花,名聞鄉里。21歲時得《芥子園畫傳》,在松油燈下勾影描摹,初悟畫理畫法,並在雕花活計之餘,為主顧畫神像功對,如玉皇、老君、財神、火神、灶君、龍王等。1888年,拜湘潭紙紮匠出身的畫家蕭傳鑫為師,學畫像。後又經蕭介紹得識另一畫像師文少可,並得其指教。翌年,拜湘潭名士胡自倬、陳作壎為師,跟胡自倬學畫工筆花鳥草蟲,跟陳作壎學詩文。他從此以畫像、畫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帳簷、袖套、鞋樣等維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為專門畫匠。1890~1901年間,齊白石以賣畫為生,並刻苦攻讀唐詩、《孟子》及明清小說如《聊齋志異》等。他曾在70歲時寫過一首《往事示兒輩》詩:“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鬆火讀唐詩。”這時期他除畫像外,兼畫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尤其以仕女為多,人稱齊美人。1894年,齊白石與同鄉王仲言、羅真吾、羅醒吾、陳伏根、譚子荃、胡立三等7人組織了龍山詩社,因年齡最長被推為會長,時常相聚作詩,人稱“龍山七子”。他的詩不以用典和聲律見長,而以抒寫性情、歌吟自然取勝。與此同時,他跟胡自倬等學書法,以何紹基一體為主,兼寫鐘鼎篆隸。1896年又始學篆刻,以丁龍泓、黃小松兩家刀法入手。他與黎鬆安是最早的印友,常住黎家客房磨石捉刀切磋印術。1899年,經張仲颺介紹拜湘潭著名詩人王湘綺為師。1900年,用賣畫得來的錢,典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蓋一間書房取名借山吟館,只此一年中,他在借山吟館做詩就有幾百首。這正是兩個世紀的交接時期,齊白石的詩畫篆刻漸漸成名,逐步由一名雕花木匠、民間畫師成為一名具有士大夫文人修養的藝術家了。

1902年,齊白石結束了過去只圖“奉養老親,撫育妻子”,“不作遠遊之想”的日子,開始“五出五歸”的遠遊生活。10月,應同鄉夏午詒之約,到西安,一路畫山水,其中《洞庭看日圖》、《灞橋風雪圖》納入《借山吟館圖卷》。在西安3個月,又與夏午詒同赴北京,途中游歷了華陰、弘農澗。在西安識著名詩人、陝西臬臺樊樊山,樊願意將齊白石推薦給慈禧太后充當內廷供奉,夏午詒願為他捐個縣丞,都被他謝絕了。1903年春夏之交,經天津、上海、漢口返家。翌年春至秋,與王湘綺、張仲颺同遊南昌、九江、廬山。1905年7月,廣西提學使汪頌年約他遊桂林,翌年春赴廣東欽州,住同鄉郭葆生家,將郭葆生收藏的徐渭、朱耷、金農等人的真跡都臨摹一遍,是年秋返家。1907年應郭葆生之約再赴廣東欽州,教郭夫人畫併為郭代筆。先後遊肇慶、端溪、東興,作《綠天過客圖》(收入《借山圖卷》),年底回湘潭。1908年,詩友羅醒吾邀他到廣州,仍以賣畫刻印為生。羅醒吾為同盟會革命者,齊白石曾為他傳遞祕密檔案。當年秋返家,冬末再赴廣州、欽州,至翌年夏經香港、上海、蘇州、南京返家。7年的遠遊,使齊白石極大地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視覺世界和內心世界,看到了很多傳統名畫,結識了許多名士和藝術家。他漸由工筆轉向大寫意,書法亦由寫何紹基轉而臨《 爨龍顏碑》;刻印亦由學丁龍泓、黃小松轉仿趙之謙了。如他在自述中所總結的,遠遊成為他“改變作風的一個大樞紐”。

1910年,齊白石把遊歷得來的山水畫稿,重畫一遍編成《借山圖卷》,共計52幅,後又畫成《石門二十四景圖》。直至1916年,一直住在家裡,想安心過日子、賣畫。但連年兵亂,齊白石便應樊樊山之約到了北京,以賣畫為生。從此與陳師曾、凌文淵、王夢白、陳半丁、姚茫父、林紓、林風眠、賀履之、胡佩衡等北京畫家相交,其中尤與陳師曾相厚。當時齊白石的畫近於朱耷冷逸的一路,不被北京人所歡迎,陳師曾勸他自出新意,於是齊白石開始“衰年變法”。1922年,陳師曾赴日本,攜齊白石作品展覽出售,此乃首次將齊白石介紹到國外。1927年,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請齊白石任中國畫教授。翌年,《借山吟館詩草》印行。1933年,《白石詩草》印成,書中選的俱是《借山吟館詩草》所不曾選入的詩作。至此年,已3次拓印譜,至1934年始自稱“三百石印富翁”。1936年遊四川重慶、內江、成都、青城、峨眉,並與神交多年而未曾見面的黃賓虹、金鬆岑等相見。定居北京後的齊白石,以畫花卉草蟲著稱,較少作山水。但凡作則反覆措意,不落前人窠臼。1932年因答謝諸名家為《白石詩草》題詞,連續畫了《蓮池講學圖》、《江山萬里樓圖》、《明燈夜雨樓圖》、《遼東吟館談詩圖》等,俱為經意之作。

1937年“七·七”事變後,齊白石辭去一切教職,閉門家居。翌年,畫《超覽樓禊集圖》。1939年,為拒絕日偽大小頭目糾纏索畫,在大門上貼一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像”,“與外人翻譯者,恕不酬謝”。1944年,停止賣畫,並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的詩句,表示寧可捱餓,也不取媚於惡人醜類。這一年他寫了不少抒洩亡國之憤的詩。如《題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對君斯冊感當年,撞破金甌國可憐,燈下再三揮淚看,中華無此整山川”;《題群鼠圖》:“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齧我果,又剝我黍。燭灺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1945年3月,書《自輓聯》:“有天下畫名,何若忠臣孝子;無人間惡相,不怕馬面牛頭。”1946年,到南京、上海舉辦齊白石畫展。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義賣畫展。畫和平鴿,並題“願世界人都如此鳥”。翌年,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作《百花與和平鴿》,向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獻禮,是年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1953年1月7日齊白石90誕辰,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同年,徐悲鴻逝世,齊白石繼徐悲鴻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為老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1953年,被推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翌年,在北京舉辦齊白石繪畫展,並當選為第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榮譽狀。與陳半丁、於非等14位畫家集體創作巨幅《和平頌》,獻給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1956年,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周恩來、郭沫若、茅盾參加了授獎儀式。1957年,任北京中國畫院(見北京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逝世於北京。

藝術成就與著述

齊白石的藝術,可分為 5個階段:

(1)27歲前,為民間雕花藝匠,接受民間美術和民間審美觀念薰陶階段;

(2)27~40歲,在從事民間畫像、民間工藝的同時,全面學習文人繪畫,提高詩、書、畫、印諸方面修養階段;

(3)40~50歲左右,以文人藝術家身份出遊各地、廣泛觀察、觀摩與結交各界人士階段,畫風由工筆逐漸轉向大寫意;

(4)55~65歲,定居北京,接受陳師曾指勸,苦心“衰年變法”階段;

(5)65~94歲,是繪畫創作的高峰期,藝術臻於化境。

齊白石藝術的淵源,一是明清以來富於革新精神的畫家徐渭、朱耷、石濤、金農、黃慎、吳昌碩的傳統,他博採眾家而融為一體。二是從浙派到趙之謙再上追秦漢碑版的刻印傳統,融匯篆、隸、八分和魏碑,而自成洗練奇崛、排奡縱橫的作風。三是民間工藝和民間繪畫剛健清新風格的滋育。他將文人傳統與民間傳統、文人修養與農民氣質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雅俗兼得,從而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奇蹟。

齊白石的繪畫,以花鳥草蟲為大宗,且兼工、寫兩種作風,俱都造詣高深。他的寫意人物畫與山水畫雖不及花鳥草蟲多,但在藝術上的成就卻毫不遜色甚至更為突出。簡括、傳神、充滿人情味和幽默感,是他的寫意人物畫的特色;他的山水畫匠心獨運,境界新奇而充滿詩意,一掃近代山水畫壇上的模擬、柔弱之風,無論在造型、筆墨和結境、創意上都成自家風範,其格調在花鳥人物之上。在近現代繪畫史上,像齊白石這樣兼具詩、書、畫、印、花鳥、人物、山水的全才型而又能戛戛獨造的巨匠,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齊白石的藝術能獲得如此的成就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與他在作品中所表達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質樸的農民氣質、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開。他畢生尤其晚年的創作,所描繪刻畫的都是他經歷、體驗過的物件,牧牛、砍柴、白菜、芋頭、青蛙、雛雞、油燈、課讀,大凡他記憶中的農村生活,都攝入他的畫幅,都注入自己真摯的情感。他的回憶、他的愛與恨、他的牢騷與幽默、他的人生體驗和智慧,都質樸無華的融鑄筆端。對土地、家鄉、親族和祖國山河草木的一片深情,都化作水墨和色彩的圖畫,從而構成與傳統文人畫常有的超脫避世、哀惋靜觀截然不同的精神特色,洋溢著健康、歡樂、詼諧、倔強、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齊白石的詩直抒情靈,真切動人,如他自己所說:“我的詩,寫我心裡想說的話,本不求工,更無意學唐學宋。”著名詩人樊樊山在《白石詩稿序》中說:“凡此等詩,看似尋常,皆從劌心缽肝而出,意中有意,味外有味。”齊白石沒有留下論畫的著作,但他有許多論畫的散句,凝結了他實踐的經驗,三言兩語,往往直探藝術真諦。如“寫生我懶求形似,不厭聲名到老低”,“我亦人間雙妙手,搔人癢處最為難”,“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誇能卻汗顏”,“一笑前朝諸巨手,平鋪細抹死功夫”,“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些表達其藝術主張的題句,都閃出一個獨創性畫家的思想風采。

齊白石的著述,有《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老人自述》(張次溪筆錄),有多種版本的畫集、作品集。研究與回憶齊白石的著作亦有多種,如《齊白石研究》(力群編)、《齊白石的畫法與欣賞》(胡佩衡)、《齊白石年譜》(黎錦熙、胡適、鄧廣銘)、《齊白石》(蔣勳)、《看齊白石的畫》(王方宇、許芥昱)等。美國、蘇聯、日本等國也有研究齊白石的專著出版。齊白石不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