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職業演員

[拼音]:Chengde Waibamiao

[英文]:Monasteries in Chengde

中國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外的喇嘛寺院群。共12座,因其中8座駐有喇嘛,故稱外八廟。它們絕大多數是清王朝在解決邊疆和西藏問題的過程中,為了來熱河行宮朝見清帝的蒙藏王公貴族觀瞻、居住而建造的,是一批政治性很強的紀念性建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各蒙古王公為慶祝康熙帝60歲生日,在武烈河東岸平地上建溥仁、溥善兩寺。溥仁寺(俗稱前寺)供觀瞻,溥善寺(俗稱後寺,已毀)供喇嘛習經。乾隆二十至二十三年(1755~1758),為紀念平定蒙古準噶爾達瓦齊部的動亂,在行宮東北山麓建普寧寺;又於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寧寺的東南方建普佑寺,安置喇嘛學習經文。乾隆二十九年,蒙古準噶爾達什達瓦部遷承德定居。為滿足他們的宗教要求,在武烈河東岸高地上,模仿位於伊犁河畔的準噶爾蒙古喇嘛廟固爾扎廟建安遠廟,俗稱伊犁廟。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二年,在安遠廟以南建普樂寺,供厄魯特蒙古各部王公觀瞻。乾隆三十二至三十六年,在行宮北部山麓,仿拉薩布達拉宮建普陀宗乘之廟。建寺的原因,一是為了慶祝乾隆60歲生日和其生母80歲生日,同時也為了紀念明代末年遷至伏爾加河下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歷盡艱辛返回祖國。次年(1772),在普陀宗乘廟以西建廣安寺,又名戒壇(已毀),是為蒙古王公受戒和說法的寺廟。兩年後,在廣安寺以東建殊像寺,仿自山西五臺山同名寺院及北京香山寶相寺。同年,在廣安寺以東建羅漢堂(已毀),仿自浙江海寧安國寺,寺的主體建築和500羅漢木雕像,均與北京香山碧雲寺羅漢堂相同。乾隆四十五年,為慶祝乾隆70歲生日,西藏六世班禪前來誦經祝賀。為了接待班禪,在避暑山莊以北山麓最東端建須彌福壽之廟,仿自西藏班禪駐地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同年,特准諾門汗活佛在普寧寺以東自建廣緣寺,是所有寺廟中最小的一個。這12座廟宇沿避暑山莊東、北兩面山麓均勻佈局,與山莊內的湖山亭閣和四周的奇峰怪石,共同組成了一幅色調絢麗的環境藝術長卷。絕大多數寺院都有體量突出的主體,形象豐富多采,而它們的政治內容,以及它們所模仿的各地著名建築,又包涵著深厚的歷史涵義,所以它們的藝術感染力非常強烈。

外八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3種類型。第1類是完全按照清代宮式標準化的工程做法建造,佈局、造型都保持著內地傳統佛寺形式,有溥仁寺、溥善寺、廣緣寺、普佑寺。其中普佑寺是一個附屬寺院,形式略有變化。第2類是主體建築在全寺後部,體量高大,形象特殊,並有象徵涵義,有普寧寺、普樂寺、安遠廟、羅漢堂、殊像寺。其中普寧、普樂、殊像3寺的前部都是傳統佛寺格局,安遠廟前部為大片空地,羅漢堂前部比較侷促。第3類是佈局比較自由,較多地儲存了西藏、蒙古的建築風格,有普陀宗乘廟、須彌福壽之廟、廣安寺。其中普陀宗乘廟在外八廟中佔地面積最大,佈局最自由,儲存的西藏建築風格最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