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登,R.A.

[拼音]:anquan shengchan

[英文]:safety in production

旨在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的一項方針,也是企業管理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這一方針和原則,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工傷和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階段,資本家以A.斯密的“工人應承擔危險”論為根據,對工人因工傷和職業病而遭受的損失,不承擔補償責任。按照斯密的觀點,工人在接受某一職位時,同時已承擔了伴隨著這一職位的危險,並得到了相應的工資。隨著工業化的進展,特別是隨著工人階級有組織的鬥爭的發展,這一理論逐漸被另一理論所取代。另一理論認為,工人因從事危險的工作而獲得的較高工資,遠遠不足以補償工人因工傷和職業病所受到的損失,因此,資本家必須對此承擔補償責任。從20世紀初開始,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就安全生產問題進行立法,對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死亡、永久性全部殘廢、永久性部分殘廢、臨時性全部殘廢、臨時性部分殘廢等情況,規定了遞減的賠償標準。有的國家還把有關工傷事故的立法延伸適用於職業病患者。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維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社會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國家的職責。在中國,1980年6月召開的中國工會第三次群眾勞動保護工作會議就明確規定: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安全為前提;當安全與生產發生矛盾時,生產必須服從安全,首先解決安全問題,然後再處理生產問題。在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實現安全生產,一般採取的措施有:

(1)制定勞動保護法規和安全生產製度;

(2)採取各種安全技術和勞動衛生方面的技術組織措施;

(3)開展群眾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生產檢查。

解釋

《辭海》將“安全生產”解釋為:為預防生產過程中發生人身、裝置事故,形成良好勞動環境和工作秩序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中國大百科全書》將“安全生產”解釋為:旨在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的一項方針,也是企業管理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工傷和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後者將安全生產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項方針、原則和要求,前者則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根據現代系統安全工程的觀點,安全生產,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概括地說,安全生產是指採取一系列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險和有害因素,無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發生,從而保障人員安全與健康、裝置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使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狀態。《安全科學技術百科全書》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為預防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裝置事故,保護公私財產和人員在生產中的安全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其主要內容包括:制定安全生產法規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採取各種安全技術和衛生方面的技術組織措施;關心職工生活,減輕勞動強度,經常開展群眾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檢查等。保護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國勞動保護工作的基本方針。我國憲法對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以及確保公民行使其基本權利的重要措施作了明確的規定。《安全工程大辭典》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預知和消除或控制生產、科研過程中的危險,減少和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生產、科研過程的正常運轉,避免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安全生產是人們生產、科研活動中的理想狀態,是經濟組織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科研組織獲得預想科研結果、操作人員和作業者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必須條件。安全生產是一個整體。所謂生產,是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生產活動;所謂安全,是指生產、科研活動、經濟、社會活動中的安全。這裡既不存在不需要安全保證的生產,也不存在沒有生產科研活動的安全。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理解,隨著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加強和深化。隨著安全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對安全生產的理解會更加科學。安全生產不僅是經濟、科研組織和個人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而且是一個力圖發展國家的基本國策。“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裝置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概括地講就是: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安全生產的本質

第一、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是安全生產最根本、最深刻的內涵,是安全生產本質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導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們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本質、以人為本

的科學發展觀的本質、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鮮明體現。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時所強調的“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第二、突出強調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所謂最大限度的保護,是指在現實經濟社會所能提供的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盡最大的努力,採取加強安全生產的一切措施,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根據目前我國安全生產的現狀,需要從三個層面上對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實施最大限度的保護:一是在安全生產監管主體,即政府層面,把加強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發展,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納入經濟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最大限度地給予法律保障、體制保障和政策支援。二是在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即企業層面,把安全生產、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做到責任到位、培訓到位、管理到位、技術到位、投入到位。三是在勞動者自身層面,把安全生產和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作為自我發展、價值實現的根本基礎,最大限度地實現自主保護。

第三、突出了在生產過程中的保護。生產過程是勞動者進行勞動生產的主要時空,因而也是保護其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的主要時空,安全生產的以人為本,具體體現在生產過程中的以人為本。同時,它還從深層次揭示了安全與生產的關係。在勞動者的生命和職業健康面前,生產過程應該是安全地進行生產的過程,安全是生產的前提,安全又貫穿於生產過程的始終。二者發生矛盾,當然是生產服從於安全,當然是安全第一。這種服從,是一種鐵律,是對勞動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是對生產力最主要最活躍因素的尊重。如果不服從、不尊重,生產也將被迫中斷,這就是人們不願見到的事故發生的強迫性力量。

第四、突出了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保護。這個一定的歷史條件,主要是指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強調一定歷史條件的現實意義在於:一是有助於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現實緊迫性。我國是一個正在工業化的發展中大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形成了比較突出的矛盾,處在事故的“易發期”,搞不好,就會發生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對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威脅很大。做好這一歷史階段的安全生產工作,任務艱鉅,時不我待,責任重大。二是有助於明確安全生產的重點行業取向。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應用的不平衡、行業自身特點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必然形成重點的安全生產產業、行業、企業,如煤礦、非交通、建築施工等行業、企業。這是現階段的高危行業,工作在這些行業的勞動者,其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更應受到重點保護,更應加大這些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三是有助於處理好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保護與最大限度保護的關係。最大限度保護應該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最大限度,受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體制、法制、政策、科技、經濟實力、勞動者素質等條件的制約,搞好安全生產離不開這些條件。因此,立足現實條件,充分利用和發揮現實條件,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同時,最大限度保是引力、是需求、是目的,它能夠催生、推動現實條件向更高層次、更為先進的歷史條件形態轉化,從而為不斷滿足最大限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這一根本需求提供新的條件、新的手段、新的動力。

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科學的一個分支。所謂安全生產管理,就是針對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裝置、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儘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於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汙染以及其他損失。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工藝技術管理、裝置設施管理、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等方面。

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物件是企業的員工,涉及到企業中的所有人員、裝置設施、物料、環境、財務、資訊等各個方面。安全生產管理的內容包括: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等。

安全管理體系

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指與食品鏈相關的組織(包括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企業和團體)以GMP和SSOP為基礎,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HACCP體系及其應用準則》(即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為核心,融入組織所需的管理要素,將消費者食用安全為關注焦點的管理體制和行為。

二、資訊保安管理體系: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範圍內建立資訊保安方針和目標,以及完成這些目標所用方法的體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動的結果,表示成方針、原則、目標、方法、過程、核查表等要素的集合。

三、EHS體系——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HS是環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縮寫;中文全稱: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環境管理體系(EMS)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兩體系的整合。

安全生產技術

安全生產的技術主要包括:

1、機械安全技術,如金屬切削機床及砂輪機安全技術、衝壓(剪)機械安全技術、木工機械安全技術、鑄造安全技術、鍛造安全技術、安全人機工程基本知識、人和機械的特性、人機作業環境和系統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範與標準等。

2、電氣安全技術,如電氣危險因素及事故種類、觸電防護技術、電氣防火防爆技術、雷擊和靜電防護技術、電氣裝置安全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

3、特種裝置安全技術,如特種裝置事故的型別、鍋爐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起重機械安全技術、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安全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等。

4、防火防爆安全技術,如火災爆炸事故機理、消防設施與器材、防火防爆技術、煙花爆竹安全技術、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等。

5、職業危害控制技術,如職業危害控制基本原則和要求、生產性粉塵危害控制技術、生產性毒物危害控制技術、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等。

6、運輸安全技術,如運輸事故主要型別與預防技術、公路運輸安全技術、鐵路運輸安全技術、航空運輸安全技術、水路運輸安全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等。

7、礦山安全技術,如礦山安全基礎知識、地下礦山災害及防治技術、露天礦山災害及防治技術、尾礦庫災害及防治技術、油氣田事故的主要型別、鑽井安全技術、作業安全技術、採油(氣)安全技術和相關的安全技術標準等。

8、建築施工安全技術,如建築施工安全專業知識、建築施工安全技術與建築施工安全法規與標準等。

9、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如危險化學品安全基礎知識、化工事故主要型別、化工設計安全技術、典型化工過程安全技術、檢修安全、安全檢測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範與標準等。

2017年安全生產工作要點

國務院1月11日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

1、2017年要全面實現事故總量、死亡人數、重特大事故“三個繼續下降”,重點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要全面持續動態排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突出抓好煤礦、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城市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切實強化打非治違。

3、要狠抓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政府領導責任落實,加強失職問責,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普遍實施安全生產巡查和考核,建立嚴密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4、要加快法律法規和標準制修訂,建立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制定實施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規劃,全面推進安全生產依法治理。

5、要繼續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科技支撐水平和事故應對處置能力,健全職業健康監管保障體系,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6、要狠抓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制定配套措施,加強督查督辦,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

注:以上2017年安全生產工作要點根據2017年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內容理解而來

參考文章

為什麼把“瓦斯超限作業”列為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之一?礦業提高蛋雞安全生產的關鍵措施雞投產果樹安全生產應禁用的農藥果樹園藝班長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職責是什麼?製鹽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內容?電氣技術已計提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所得稅如何處理財務稅務什麼叫煤塵爆炸感應器?煤塵爆炸感應器對礦井安全生產有什麼意義?礦業為什麼把“未建立瓦斯監控系統,或者瓦斯監控系統不能正常執行的”列為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之一?礦業為什麼把“高瓦斯礦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統”列為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之一?礦業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是否包括“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的”?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