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石器時代考古

[拼音]:dianyingyuan

[英文]:cinema theatre

給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開始時電影放映是在咖啡館等處進行的,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有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院的發展是和電影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電影從普通銀幕電影發展到寬銀幕、寬膠片電影;電影從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和立體聲電影,這些都使電影院建築的體型、尺度、比例和聲學要求起了很大的變化。

電影院建築與其他演出建築不同,國際上很少將電影放映與正規舞臺演出強行合併到一起。由於兩者的面積、尺度和工藝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電影院建築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使電影院達到應有的、良好的視覺和聽覺質量。

觀眾廳

是電影院的主要組成部分,銀幕是觀眾廳設計的依據,銀幕尺寸的大小決定觀眾的容量,銀幕越大容納觀眾的人數越多,觀眾少的觀眾廳其銀幕則相對地縮小,所以觀眾廳的尺度實際上取決於銀幕的大小。銀幕的形狀又決定觀眾廳的體型,新形式電影尤是如此。不同的品種有不同形狀的銀幕,大視野電影的銀幕尺寸決定了觀眾廳的高度比例,環幕電影的銀幕決定觀眾廳必須是圓形,而穹幕電影的銀幕需要一個穹頂的觀眾廳等等。

視角和視距

電影通過視覺作用為觀眾所接受。視覺是人們辨別外界物體明暗和顏色特性的感覺,視覺在對物體的空間屬性,如大小、遠近等的區分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觀看35毫米常規電影時,因為畫面的面積較小,視覺條件只要求看全畫面和看清畫面,對視覺的空間屬性是無法區分的。但是寬銀幕、70毫米寬膠片以及其他大視野電影則是利用其畫面寬、視野大的特點,使觀眾的視覺作用接近實際生活,能利用視覺的空間特性,來區分物體的遠近、位置、物體間的距離等,從而有助於使觀眾產生真實感和臨場感。

人的單眼固定注視正前方的目標時所能看見的空間範圍稱為視野,而雙眼視野則較單眼視野為大。整個視野中中央視場是看得最清楚的部分,單眼對中央視場的水平視角為30°,雙眼為36°~40°,單眼和雙眼的垂直視角均為22°。中央視場的四周為邊緣視場,在水平方向可達 180°,而在垂直方向可達75°。雖然觀看時的清楚程度從中央向邊緣逐漸降低。但正是由於這個邊緣視場使視覺在物體的空間屬性方向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種不同品種電影對視角大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上述視角的要求決定了觀眾對銀幕的距離,即視距。如從對銀幕的最大水平視角決定第一排觀眾與銀幕的最近視距;從對銀幕的最小水平視角決定最後一排座位與銀幕的最遠視距。邊座觀眾的斜視角是根據觀看畫面時所產生的畸變的程度來決定的,以將畫面的畸變限制在允許的範圍之內。

視點與地面坡度

第一排觀眾座位地面離銀幕畫面下緣的高度稱為設計視點。中國國家標準對35毫米電影系列的設計視點定為2±0.5米。但各品種的電影對視點高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大視野電影由於畫面高度很大,一般設計視點均較低。以免觀眾的仰視角過大而感到不適。最低視點高度只距地面15釐米。視點的高低直接影響觀眾廳地面的坡度,視點高則觀眾廳地面的坡度升起較緩,若視點逐漸降低,則地面坡度隨之逐漸變陡,所以視點越低,地面坡度越大。但視點低固然視覺條件好,又會因地面坡度不可能升得太高而受到限制;視點高雖可降低地面坡度,但太高又會使視覺條件太差而不符合要求。

視點高度決定之後,可以相鄰兩排觀眾視點的距離與視線超高值 C所形成的兩個相似三角形計算出相鄰兩排的高差,這樣逐排計算直至得到最後一排的地面坡度的標高。視線超高值C是人眼到頭頂的平均統計值,C值一般採取12釐米。在35毫米普通銀幕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若中區前後排座位錯開排列,則 C值可按每兩排12釐米計,以降低地面坡度,其原理是按錯位後,後排觀眾從前面兩個觀眾頭部的空隙中來觀看畫面。但在大視野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其 C值應以每排12釐米(或10釐米)計,因大視野畫面很寬,已無法從前排觀眾兩個頭部的空隙中去觀看。

座位排列

由最近視距、最遠視距和由斜視角決定的邊座控制線三者形成觀眾座位區的範圍。座位區中又有優質和一般之分,優質區的劃分辦法各異,但一般來說座位區的中心都是優質區。

每排座位通常都按弧形排列,這主要是使來自放映機的光線射到銀幕上以後反射到觀眾的眼中,即利用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原理,使觀眾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來自銀幕的反射光。

觀眾廳聲學特點

觀眾廳聽覺條件的好壞,除還音系統的電聲質量外,還取決於觀眾廳的建築聲學質量。電影院觀眾廳有其自身的聲學特點,與其他演出建築不同:

(1)聲源位置固定。影院的揚聲器通常都設定在銀幕後面,故其聲源位置是固定不變的。

(2)聲源位置較高。揚聲器的高音頭一般位於銀幕高度的 2/3處,有利於均勻地向觀眾廳的各個方向和後座輻射聲能。

(3)音量可以按需要調整。還音系統的功率原則上不受限制,因此可以直達聲為主,不必過多地依靠反射聲來彌補有些座位響度的不足。

(4)影院的聲音是從影片的聲帶上還原出來的,故不必依靠觀眾廳的聲學條件來改變原來的音調,而只要求符合混合錄音棚的聲學頻率響應特性,以如實還原影片聲帶上的聲音。根據影院的特點,其觀眾廳的主要聲學要求是:

(1)混響時間較其他演出建築為短,以增加對白的清晰度。影院的最佳混響時間各國尚無統一規定,中國慣用的是500赫時為1.0~1.2秒,但在實際應用中出入很大。混響時間的頻率特性原則上要求平直,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低頻混響稍長一些、高頻混響稍短一些。立體聲影院的混響時間較一般影院還要短些,以加強聲音的方位感。

(2)觀眾廳的環境噪聲應較低,空物環境噪聲在靜態時為35分貝 (A);在動態時(放映機、通風系統改動)為45分貝 (A),但在立體聲時應為40分貝(A)。

(3)觀眾廳內應有均勻的聲場分佈。

(4)電影院的聲學頻響特性應與電影製片廠混合錄音棚的一致。

電影院觀眾廳與其他演出建築的觀眾廳一樣,應避免產生回聲、顫動回聲、聲聚焦、耦合效應等各種聲學缺陷的條件。

放映機房

是電影院中除觀眾廳以外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放映機房的位置一般都在觀眾廳後部的上方,機房的地面標高應使放映俯角不超過規定的指標,如在35毫米普通銀幕時為12°,在變形法寬銀幕時為 6°,在70毫米寬膠片電影時為 4°等等。放映35毫米系列電影的機房尺寸,其進深不應小於 3.3米,寬度不應小於9米。70毫米電影的機房應較上述尺寸加大,其他各種電影則應據該片種的放映裝置而定。機房的裝置佈置、工藝線路、對水電的要求、放映孔的尺寸和位置等各種要求因片種、機型的不同而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