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運(約1848~1904)

[拼音]:chunjie

[英文]:Spring Festival

中國民間傳統的新年節日。新年指夏曆元旦,即正月初一。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漢、壯、布依、侗、朝鮮、仡佬、瑤、畲、京、達斡爾等民族都過此節日。(見彩圖)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史記》、《漢書》稱正月初一為“四始”(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一年伊始,永珍更新,古人常在此時舉行朝賀,從事各種娛樂,迎神祭祖,占卜氣候,祈求豐收,逐漸形成內容豐富的新春佳節。從歷史上看,元旦前直到元宵,都屬新年範圍。節日活動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其內容大致有:

(1)過小年或交年。時間在臘月二十四日(北方多在二十三日)。民間傳說灶君在這一天朝天奏事,民間也在這時祭灶。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人人沐浴,打掃屋舍,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2)除夕。俗稱大年。此時家人團聚,吃團年飯,團坐待旦(稱為守歲)。晚輩還要拜謁尊長(稱為辭歲)。

(3)貼門神和春聯。漢代的習俗是在門戶上畫雞、懸葦,或畫神荼、鬱壘二神像於桃板上,立於門戶間,意在驅逐瘟疫惡鬼,後演變為門神和年畫。桃板又稱桃符,五代至宋朝年間,人們又在桃符上書寫祝壽一類詞句,以後演變為春聯。

(4)放爆竹。此時,由少年裝扮成鍾馗等鬼神形狀,小兒戴上“鬼臉”面具,沿街遊行,鳴鑼擊鼓,以驅崇迎祥。有人認為這是驅儺(古代的一種驅逐疫鬼的求神儀式)的遺風,以後逐漸變為節日的一種娛樂。

(5)元旦辰時起,家人團拜,然後出行,俗稱走喜神方。路遇親友,互致祝賀,稱為拜年。還有男女老幼盛裝出遊的,俗稱走百病。這期間,商店閉門,婦女不用針線,三、五日後才開始各理生業。

(6)鬧元宵。時間在正月十五日,是春節活動的高潮和結束階段(見元宵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春節主要指正月初一,仍是中國人民團聚和娛樂的重要節日。但此節日傳統內容中的迷信成分已被剔除。

參考文章

春節家宴菜餚-醋椒三片湯如何製作?常識春節家宴菜餚-荷包鮮肉如何製作?常識春節前夕肉雞的疾病走向及應對措施雞抓好香菇春節上市前的管理食用菌抓好香菇春節上市前管理食用菌春節前後莫忘防豬病豬春節後養魚的生產管理水產/漁業春節期間需重點關注牛皮癬飲食面板科與傳染難忘春節年夜飯保健養生春節家宴菜餚-春日合菜如何製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