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蝦
[拼音]:Fanbolun
[英文]:Thorstein Bunde Veblen (1857~1929)
美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挪威移民的家庭。就讀於霍普金斯大學和耶魯大學。曾在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密蘇里大學和社會研究新學院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有閒階級論》(1899)、《企業論》(1904)、《工藝本能和工藝狀況》(1914)、《帝國主義德國和工業革命》(1915)、《關於和平性質的研究》(1917)、《美國的高等教育》(1918)、《既得利益》(1919)、《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1920)、《工程師和價格制度》(1921)等。
凡勃倫倡導對經濟行動的制度結構分析方法,主張用這種方法分析社會中利益群體、階級和階層關係在經濟行動中的體現,價值規範的形成及其對經濟過程的制約關係,權力實現和權力結構與經濟過程的相互關聯性。凡勃倫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行動的意義已不侷限於經濟利益,還具有更重要的非經濟利益方面的意義。這就越出了正統經濟學的界限,將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分析途徑結合起來。凡勃倫批判了經濟人假設,分析了現實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他認為在金錢文化下,人們通過大大超出個人生理需求的消費,來向他人表明自己的地位和炫耀自己的財富。這種炫耀消費遵循金錢競爭原則、金錢歧視原則、金錢浪費原則和金錢榮譽原則。社會有一套與此吻合的階層結構和規範。他指出,人類改進技藝的本能是生產技術制度建立的基礎,獲取本能是私有財產制度建立的基礎。這兩種制度形成機器操作過程和企業經營過程。資本主義的矛盾就在於後一過程限制了前一過程,影響了人類福利水平的提高。這種社會應加以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