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Н.И.

[拼音]:Xiaowo-Biwentao wenhua

[英文]:Hole and Comb Pottery Culture

東歐森林地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從伏爾加-奧卡河間地,往北分佈到芬蘭和白海沿岸,往南分佈到沃羅涅日河上游和頓河上游的森林草原地帶。年代為公元前第4千年初至前第 2千年中。因圓錐形的小窩紋-篦紋陶器而得名。1917年以後蘇聯考古學家А.Я.布留索夫等人進行發掘研究。有人以前第3千年中為界,將該文化分為兩期,早期主要分佈在伏爾加-奧卡河間地,晚期地域擴大,並形成地方型別,也有人將其按地區分為若干文化。

小窩-篦紋陶文化的村址位於河、湖沿岸。 住所多系圓形、橢圓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建築,長方形的房屋之間有過道相連,面積約14~15至40~50平方米。發現的墓葬極少,葬俗不清楚。陶器手製。器形多為直口、直壁、圜底或尖底,有大型貯器、中型炊器和小型食器。基本的紋飾成分是押捺的小窩紋和篦紋。工具多為打製、磨製和壓制的鏃、矛、刮削器、雕刻器、刀、斧、鑿、鑽等石器,不同地區亦有變異。另有箭鏃、魚鏢等骨器。晚期間或出土青銅殘片和坩堝。

工具組合和貝殼堆積說明,居民從事漁獵和採集。推測當時處於原始公社階段,有人認為聚落—遺址群—地方性型別或文化,當系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反映。關於居民種屬,目前只知波羅的海沿岸為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中介型別,這是烏拉爾部落入居於此的證據。陶器紋飾表明,在奧卡河地區,該文化受到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文化的影響,而在伏爾加河中游,則與伏爾加河-卡馬河文化有聯絡。從石器型別看來,該文化可能起源於伏爾加-奧卡河間地的中石器時代文化。至末期,在南方和北方,分別被法季揚諾沃文化和網紋陶文化、石棉陶文化等青銅時代文化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