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之轉
[拼音]:Tangyinbi
[英文]: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
英國曆史學家,20世紀思辨的歷史哲學的代表。1889年4月14日生於英國倫敦,母親是英國婦女中最早獲得大學學位的人之一。湯因比就學於溫契斯特公學和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1919年起任倫敦大學教授。1925年被任命為倫敦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研究主任。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都為英國政府工作。1955年獲牛津大學和伯明翰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10月22日去世。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是《歷史研究》(1934~1961)。該書共12卷,節錄本出版於1946~1960年,中譯本出版於1959~1964年。
湯因比認為歷史研究中無可再小的、可以理解的單位是“文明”或社會,而不是一個一個的民族國家。他試圖給整個世界歷史繪出一幅總的圖式,並把人類6000年的文明史分成26個文明,而每一個文明都經歷過興起、生長、衰落、解體和滅亡 5個階段。文明的起源受“挑戰和應戰”法則的支配;文明的生長是由於富有創造性的少數人發揮創造性,多數人進行“模仿”;文明衰落的原因是少數人失去創造性而變成統治者,多數人不再模仿他們,於是便產生離心離德,少數人以暴力鎮壓,多數人則起來反抗,這就表明文明衰落的時期來到了;文明衰落的標誌是“大一統國家的誕生”。在湯因比看來,現今的西方還沒有達到大一統國家的階段,因而西方的文明不一定非走必然滅亡的道路。湯因比的歷史觀是英雄史觀,他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否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規律。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方法是比較分析法。他認為一切文明在哲學的意義上都是平行的、同時代的,人類社會迄今只有6000年的歷史,它與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宇宙存在的時間相比,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據此,他把希臘-羅馬文明、埃及文明等與現代西方文明視為同一個時代。這種觀點引導湯因比最終走向了歷史相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