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會戰

[拼音]:shichang jiazhi

[英文]:market value

由生產部門內部各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形成的商品的社會價值。這一範疇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論述利潤率平均化時提出的。馬克思說:“市場價值,一方面,應看作是一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另一方面,又應看作是在這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99頁)。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提出價值範疇時,也是指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但在那裡,馬克思是把市場條件捨棄掉,純粹從邏輯分析來論證的。他指出,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商品價值並不決定於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把市場條件和同種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引進來,提出市場價值的範疇,藉以具體說明個別價值怎樣平均化為社會價值。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理論,對於分析市場價值仍然是完全適用的。因為,通常的情況是,在一個生產部門內,中等生產條件的企業所生產的商品佔該部門商品總量的大多數(假定80%)。只有較少的部分是由劣等生產條件的企業和優等生產條件的企業所生產的(假定各佔10%)。假定中等生產條件下商品的個別價值為5元,優等生產條件下商品的個別價值為4元,劣等的為6元,後兩種商品個別價值低於或高於中等條件下商品個別價值的部分可以互相抵消,市場價值就由中等生產條件下商品的個別價值(5元)來決定。但是,馬克思在分析市場價值時又指出,假定投到市場上的某種商品的總量不變,然而在較劣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不能由較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平衡,並且,較劣生產條件的企業的商品佔該部門總產量的大多數,市場價值就由在較劣條件下生產的商品來調節。同樣地,如果優等條件下生產的商品佔該部門商品總量的大多數,市場價值就由在優等條件下生產的那部分商品來調節。

所以,馬克思關於市場價值的理論,進一步豐富了他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出的觀點,使價值形成過程具體化了。同時,又為他對資本主義地租的分析,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章

全蠍的市場價值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