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西門,L.de R.

[拼音]:Babuya wenhua

[英文]:Papuan Culture

大洋洲新石器時代文化。分佈於新幾內亞島及其附近島嶼。因早期歐洲航海者稱該島居民為巴布亞(“長著毛茸茸頭髮的人”),故名。這一文化源自當地舊石器時代文化,約開始於距今1萬至8千年間,延續到公元19~20世紀。

該文化的主要遺址有卡菲亞瓦納、農貝等。根據遺蹟判斷,居民多分散居住。有的在樹上搭屋巢居,有的則以一些藤本植物織成圓形或長方形房牆,上蓋圓錐形或人字形的草屋頂。其經濟生活以園藝農耕為主,種植芋頭、薯蘋、香蕉等。已知養豬,還獵取有袋類動物和鳥類,在沿海地區捕魚也十分重要。發現用角頁岩、雜砂岩制的石器的碎片。石器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刃部經過加工、部分磨光的石斧和石錛,裝上木柄後可用於掘地和砍伐樹木。還有石片工具、石臼等。陶器不多,僅發現一些粗拙的陶片,年代約為前500年。在巴布亞灣的遺址內發現的陶器與拉皮塔文化的相近。另外發現有石雕像。

這一文化是由東南亞移民的後代創造的。他們具有與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極為相似的體質特徵。從人種上講,他們是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從石器型別看,巴布亞文化可能繼承了澳大利亞大陸及東南亞舊石器文化的某些因素。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太平洋諸群島存在著聯絡。但由於新幾內亞的考古發掘在20世紀50年代末才開始,發現的多半是零星的遺蹟、遺物,因而對巴布亞文化的全貌及發展序列等都不甚清楚,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