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克拉底

[拼音]:Luo Yinggong

京劇作家、詩人。名惇曧(一作惇融),字掞東,號癭庵,晚號癭公。廣東順德人。生於北京。父家劭,為清翰林院編修。癭公幼承家學,早年就讀於廣雅學院,與陳千秋、梁啟超等同為康有為弟子。光緒二十九年(1903)曾中副貢。後屢試不第。值廢科舉、興學堂,乃報捐主事,進京供職,官至郵傳部郎中。辛亥革命後,歷任總統府祕書,國務院祕書、參議、顧問、禮制館編纂等職。袁世凱稱帝,羅雖與袁有舊,然不受其祿。自此益縱情詩酒,留連戲園,結識王瑤卿、梅蘭芳等人。與程硯秋交誼尤深,並多方支援程硯秋的藝術活動。

1921~1924年,羅癭公為程硯秋創作和改編的劇本計有《龍馬姻緣》、《梨花記》、《花舫緣》(又名《三笑緣》)、《紅拂傳》、《孔雀屏》、《玉鏡臺》(又名《花筵賺》)、《風流棒》、《鴛鴦冢》、《賺文娟》、《玉獅墜》、《青霜劍》、《金鎖記》。梅蘭芳的《西施》一劇,亦為其所編。《紅拂傳》寫隋末“風塵三俠”李靖、紅拂女和虯髯公的故事,是程硯秋早年經常演出的劇目。《鴛鴦冢》、《青霜劍》、《金鎖記》 3部悲劇,具有反封建的社會意義,併為程硯秋的悲劇的藝術風格奠定了基礎。《青霜劍》寫豪紳方世一覬覦秀才董昌之妻申雪貞,誣陷董入獄、問斬;又遣媒勸申改嫁。申識破奸謀,暗攜家傳青霜劍含悲出嫁,在洞房中殺死方世一,到董昌墳前哭祭,毅然自刎。劇中塑造的申雪貞是一個智勇、堅毅、有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劇作通過申雪貞的悲劇遭遇,揭露了土豪劣紳和封建官府的罪惡。《金鎖記》是根據京劇傳統摺子戲《六月雪》,參考明傳奇《金鎖記》(葉憲祖作)改編而成的,劇作突出了竇娥善良、敦厚的性格和捨己為人的高尚品德。羅癭公寫的一些具有喜劇風格的作品,故事曲折生動,塑造了許多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但未脫出“才子佳人大團圓”的窠臼,使人物形象缺乏新意。

羅癭公在編劇上所取得的成就,同他與王瑤卿、程硯秋等在藝術上的反覆切磋是分不開的。他所編寫的劇本,根據程硯秋自身條件,注意發揮程硯秋的藝術特長,對程派藝術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

羅癭公素負詩名,兼善書法。著述有《癭庵詩集》、《鞠部叢譚》以及《太平天國戰記》、《戊戌德宗之密詔》、《庚子國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