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宦
[拼音]:Rineiwa Huiyi(1954,1961)
[英文]:Geneva Conferences (1954 and 1961)
1954年和1961年兩次在日內瓦召開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以及和平解決寮國問題的國際會議。
1954年日內瓦會議
根據1954年2月蘇、美、英、法4國外長柏林會議決定, 於同年4月26日~7月21日召開。與會首席代表為外長級,中國總理兼外長周恩來出席了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兩項內容。
朝鮮問題
會議自4月27日~6月15日討論了朝鮮問題。參加國有中國、蘇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菲律賓、泰國和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等。蘇、英、泰3國首席代表輪流擔任會議主席。
《朝鮮停戰協定》(見朝鮮戰爭)簽字後,美國公然違反協定,與韓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繼續增強軍事力量,企圖唆使韓國重新訴諸武力統一朝鮮。朝鮮和亞洲的和平受到嚴重的威脅,引起各國的嚴重關注。
朝、中、蘇3國代表在會議上相互配合,分別提出瞭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案和建議。其基本主張是:在全朝鮮舉行自由選舉,組成統一的朝鮮政府。在選舉前由南北雙方的代表組成委員會,負責籌備工作;在 6個月內在朝鮮境內撤退一切外國軍隊;有關國家作出保證和努力,及早促進朝鮮成為統一、獨立和民主的國家。美國及其追隨者主張單獨在朝鮮北部舉行選舉;中國人民志願軍單方面從朝鮮撤退。雖經朝、中、蘇代表團的一再努力,提出各種建議,以便達成協議,但美方糾集參加侵朝戰爭國家的代表團,發表了《共同宣言》,使朝鮮問題的討論中斷,未達成任何協議。
印度支那問題
會議於 5月8日~7月21日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由中、蘇、美、英、法、越南、高棉(今柬埔寨)、寮國(今寮國)及南越參加。
會議主要議題有兩個:
(1)關於在越南、寮國和高棉3國停止敵對行動問題;
(2)關於政治解決印支問題。開始,法、美及南越代表企圖阻撓討論第二個議題。但由於5月7日法軍在奠邊府戰役中失敗,改變了整個印支戰場的局勢,加上中、蘇、越 3國代表據理力爭,對方圖謀未得逞。討論中,英國首席代表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會議後期,新由P.孟戴斯-弗朗斯組閣的法國政府也表現了和解精神。會議最後就上述兩個議題達成協議,簽署了印支三國交戰雙方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並發表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
協定和宣言均在法國承認印支三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作出的。基本內容包括:立即停止三國的敵對行動,三國停戰後將不得從境外進入增援性的外國軍隊和軍事人員及各種武器彈藥,但高棉和寮國為自己所需的武器彈藥不在此限;由印度、波蘭和加拿大三國組成國際監察、監督委員會,負責監察、監督三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實施;三國將分別舉行自由普選,以實現各該國在民主基礎上的統一。三國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也不容許任何外國在它們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不容許被利用來恢復敵對行動或服務於侵略政策;法軍在協定規定的時間內從三國領土上撤走;與會各方保證尊重三國的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其內政。美國拒絕在最後宣言上簽字,並單獨宣告:美國將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妨礙上述協議的實施。
最後協議雖有某些不足之處,但會議對恢復印支和平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印度支那人民為民族解放長期鬥爭的結果,有助於亞洲和平與緩和國際緊張局勢。
1961年日內瓦會議
討論寮國問題的擴大會議。1961年5月16日~1962年7月23日在日內瓦召開。參加者有中、蘇、美、英、法、印、波、越南、南越、柬、老、泰、緬。中國外長陳毅出席了會議。
1954年日內瓦會議結束後不久,美國背棄諾言,拼湊東南亞防禦條約組織,公然把印支三國劃入其所謂保護區。支援寮國叛亂集團,反對合法的寮國王國政府和寮國愛國戰線黨。1960年,在寮國挑起大規模內戰,公開進行顛覆合法政府的活動,並準備直接入侵。1961年1月1日,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致函有關國家,建議召開一次擴大的日內瓦會議討論寮國問題。同年4月24日,1954年日內瓦會議蘇、英兩主席正式決定召開這一會議,討論有關維護1954年日內瓦協議和尋求恢復寮國和平途徑問題。會議經過14個多月的激烈鬥爭,於1962年7月23日一致通過《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和《關於寮國中立宣言的議定書》。兩個檔案重申1954年日內瓦會議協議中包括的尊重寮國主權、獨立、統一、領土完整和不干涉其內政的原則;確認寮國走和平中立的道路,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進入任何外國軍隊;要求所有有關國家不採取任何與上述原則或與這兩個檔案的其他規定不相符的行動。
這次會議對和平解決寮國問題及緩和印支與亞洲的緊張局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美國的侵略政策,日內瓦會議的有關協議均未得到全面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