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源

[拼音]:dazhong chuanbo

[英文]:mass communication

特定社會集團利用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向社會大多數成員傳送訊息、知識的過程。這一定義僅指傳播的單向過程,沒有包括反饋。隨著大眾媒介的發展,大眾傳播將成為雙向過程。1945年11月在倫敦發表的聯合國科教文憲章中首先使用這個概念。

大眾傳播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關於發信者和受信者;傳播過程和傳播模式;傳播機能和傳播效果;傳播的社會責任和體制;傳播媒介的發展和社會作用及其與社會諸種關係的研究。其中關於大眾傳播社會作用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主要有:

(1)賦予人物、事件和社會活動以某種社會地位。美國社會學家P.F.拉扎斯菲爾德和R.K.默頓在《大眾傳播,大眾興趣和有組織社會行為》(1949)一文中認為,大眾傳播可以使社會事件和人物等正當化,樹立威信,得到顯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掃地,敗下陣來。

(2)社會控制中介作用。大眾傳播處於上層社會控制和廣大成員之間的中介領域,能將某種公德和社會規範得到宣傳和明朗化,廣為人知,取得社會承認,使腐敗現象受到輿論譴責。

(3)模擬社會環境。W.李普曼在《輿論》(1922)一書中提出“擬態環境”概念,認為報紙給人們提供的訊息和知識,即“頭腦中的影像”能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環境的作用。60年代末期以來,以電視為主體的大眾傳播媒介對生活的衝擊和滲透作用,使人們又提出資訊環境及其現代人性特點的變化問題。

參考文章

大眾傳播媒介釋出酒類廣告,不得違反哪些規定?工商行政大眾傳播媒介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負有什麼責任?工商行政為防止新聞報道與廣告發生混淆。大眾傳播媒介釋出廣告應當履行什麼義務?工商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