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美公司

[拼音]:Hasakezu wenxue

中國的哈薩克族有90餘萬人(1982)。主要聚居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及木壘、巴裡坤草原,少部分居住在甘肅的阿克賽和青海的海西。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通用的拼音文字。哈薩克族有豐富的民間文學遺產和書面文學作品。

民間文學:神話、傳說有創世神話和關於民族和部落名稱、歷史人物、風物習俗傳說等。《迦薩甘創世》、《神與靈魂》等古老的創世神話,儲存了薩滿教的遺蹟,反映了對自然神的崇拜,內容、風格均與南方諸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迥然不同。《哈薩克名稱的傳說》、《冬不拉的傳說》等,有著濃郁的草原遊牧民族的風采和特色。

民間故事分神奇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動物故事等幾類。神奇故事運用幻想的手法,描寫獵人、牧民在具有神力的駿馬、飛毛腿或大力士的幫助下戰勝巨蟒、巫婆的英雄事蹟。《騎黃羊的獵手》、《阿拉滿與朱拉滿》、《英雄託斯吐克》等神奇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生活故事在哈薩克民間故事中佔有很大比重,它們歌頌勞動人民勇敢、勤勞、正直、善良的高貴品德,揭露可汗的殘暴、巴依的貪婪、毛拉的奸詐。機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阿勒達爾庫薩和霍迦納賽爾,是哈薩克民族中阿凡提式的人物。以他們為主角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哈薩克人民長期過著遊牧生活,所以動物故事較多。

哈薩克民間敘事長詩極為豐富,是哈薩克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哈薩克民間敘事長詩按內容可分為英雄長詩、愛情長詩、歷史長詩等幾類。英雄長詩中形成時間最早的是10至11世紀的《阿勒帕米斯》,11至12世紀的《闊布蘭德》,14至15世紀的《英雄塔爾根》。這些長詩讚頌了為保衛部族安全而與敵人英勇奮戰的英雄。17至18世紀,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導致一批新的英雄長詩的湧現,如《夏班巴依》、《哈邦拜》、《加尼別克》、《布甘拜》、《阿爾卡勒克》等。它們在哈薩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闊孜庫勒帕什與巴彥蘇魯》是哈薩克的愛情長詩中最古老的一部,這部三萬行的長詩最初形成於9至10世紀,後經眾多阿肯(歌手)的錘鍊成為一部藝術珍品。其他膾炙人口的愛情長詩還有《吉別克姑娘》、《艾曼與巧勒潘》、《薩里哈與薩曼》等。歷史長詩以敘述部落歷史、譜系為主要內容,如《阿布萊汗》等。

民歌中,對唱和習俗歌數量最多,流傳也最廣。對唱不僅在阿肯之間進行,也在一般男女之間進行。習俗歌,一般是在嫁娶喪葬等特定的儀式上演唱。此外,還有祝賀歌、寓言歌、謎語歌、年齡歌、謊言歌、牧歌,以及關於魚類的歌謠等多種,其題材差不多涉及哈薩克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有教育和娛樂的作用,也有傳播知識的作用。馬和歌,被譽為哈薩克人的兩支“翅膀”。

哈薩克族有不少長詩具有“串連”的特點。一部主要人物固定、情節連貫的“連環長詩”往往由幾首、幾十首長詩串連而成。如《巴合提亞爾》,直譯為《巴合提亞爾的四十個枝枒》,敘述一個聽信讒言的國王本要處死巴合提亞爾,在聽了他連續40天所講的40個故事之後,終於弄清了事實真相。《托特納瑪》,一名《鸚鵡講述的故事》,也由40首長詩組成,講一隻鸚鵡在40天裡每天給女主人講一個故事,阻止了她在丈夫外出時變心。《四十個大臣》則由80首寓言詩組成,敘述這些大臣輪番給國王講故事,以拖延對受誣王子的行刑期限,而誣陷王子的王妃則連續對講40個相反的故事,力圖置王子於死地。作品的這種結構形式,在新疆其他突厥語族民族中也有流傳。

哈薩克族詩歌講究格律,通常每段兩行或四行,每行多為七或十一個音節,有多種押韻方式:“夏勒斯吾衣卡斯”是隔行押韻,即一、三行押一韻,二、四行押另一韻;“哈拉烏令吾衣卡斯”是一、二、四行押同一韻;“吉爾吾衣卡斯”是一、二、三行押韻,第四行不限,而五、六、七行又必須與一、二、三行押同一韻,以此類推。此外,還有其他形式。各種韻律在一首長詩中可以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變換使用。哈薩克族人民酷愛詩歌,並擅長即興創作。聽阿肯彈奏冬不拉演唱長詩或對唱、賽詩,對哈薩克人來說,是一種藝術享受。

書面文學:哈薩克族在古代曾使用過古突厥文(鄂爾渾—葉尼塞文)、回鶻文,最後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而制訂的哈薩克文。由於歷史、社會、宗教及遊牧生產方式等原因,儲存下來的書面古典文學作品不多。11世紀突厥語學者馬合木德·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辭典》中搜集有哈薩克族古典文學的片斷珍品。中亞哈薩克詩人阿拜·庫南巴依(1845~1904)是近代哈薩克文學的奠基人,對中國哈薩克族書面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葉,湧現了阿合特·烏婁木吉(1867~1940)、努斯甫別克霍加·夏依克斯拉木(1857~1937)、庫岱克·瑪拉爾拜(1888~1939)等一批在本民族中享有盛譽的詩人兼歌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唐加勒克·朱勒迪是最早活躍在詩壇的詩人,他以詩歌為武器,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監獄》、《致看守者》、《這是什麼時代》等詩篇,具有十分鮮明的戰鬥性和時代精神。阿斯哈爾·塔塔乃的敘事詩《瑪勒比卡傳》則從婦女的角度發出了對舊制度的控訴。40年代初期,阿斯哈爾·塔塔乃的話劇《祝願》、《彩禮》,杜別克·恰里根拜的短篇小說《窮學生的遭遇》、《愛情悲劇》,話劇《喀斯克爾科》,為哈薩克小說、戲劇作品的先河。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爆發了以反抗國民黨暴政的“三區革命”,“三區政府”先後創辦了《戰鬥》、《知識春光》、《啟明星》、《同盟》等刊物,熱合邁土拉、庫爾班阿里、哈吉烏買爾·夏布坦等人是這一時期的文壇新秀。在此前後,哈薩克語創作和演出戲劇的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50年代起,在北京和新疆都建立了哈薩克文的出版機構,編輯出版哈薩克文的書刊。哈薩克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哈吉烏買爾·夏布坦的中篇小說《在幸福的大道上》,熱合邁土拉的短篇小說集《興旺者與衰亡者》,阿斯哈爾的話劇《解放了的奴隸們》,郝斯力汗的短篇小說《起點》、《牧村紀事》,烏瑪爾哈孜的長詩《列車在山間呼嘯》等。80年代,許多長篇小說及電影文學劇本相繼問世,新人輩出,標誌著哈薩克族書面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繁榮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