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函式
[拼音]:xuanyeshuo
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據《晉書·天文志》記載:“漢祕書郎郗萌記先師相傳雲:‘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眾星西沒也。攝提、填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繫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由此可見,宣夜說認為,所謂“天”,並沒有一個固體的“天穹”,而只不過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日月星辰就在氣體中飄浮游動。因此,宣夜說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無限宇宙觀念。
宣夜說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至戰國時代的《莊子《。《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就用提問的方式表述了自己對宇宙無限的猜測。也是戰國時代,道家中的宋鈃和尹文一派就提出了樸素的元氣學說,把宇宙萬事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氣”。這“氣”,可以上為日、月、星辰,下為山、川、草、木。同時,名家的惠施,又提出了“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的樸素的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思想。這就為宣夜說的宇宙無限觀念奠定了基礎。
宣夜說的進一步發展,認為日月星辰也是由氣組成的,只不過是發光的氣,如《列子·天瑞篇》所說:“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三國時代宣夜說學者楊泉又進一步說:“夫天,元氣也,皓然而已,無他物焉。”他認為銀河也是氣,並從中生出恆星來。他說:“氣發而升,精華上浮,宛轉隨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漢,眾星出焉。”(《物理論》)在思辨性的自然哲學中,這種猜測是十分精闢獨到的。作為一個宇宙結構體系,宣夜說沒有提出自己獨立的對於天體座標及其運動的量度方法。它的資料借自渾天說。這是宣夜說在一千多年內不能得到廣泛發展的重要原因。
參考書目
鄭文光、席澤宗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人民出版社,北京,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