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光譜

[拼音]:Taiyuan Shi

[英文]:Taiyuan Shi

中國重工業基地之一,山西省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5區和古交市及清徐、陽曲、婁煩3縣。面積6988平方公里,人口302.2萬;其中市區面積1460平方公里,人口196.4萬(不包括郊區為148.3萬)。太原古城歷史悠久,史稱晉陽、幷州,位於今太原南郊晉源鎮古城營。古晉陽城,約建於公元前497年,戰國初期曾為趙國都城。秦設太原郡於晉陽,晉為幷州治。唐為北都,曾大加擴建.公元979年毀於戰火,982年移治唐明鎮(今太原市西羊市大關帝廟一帶),並築新城。明、清再加擴建,即為太原今城。1927年設市。

市境位於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平均海拔約800米,東、西、北三面環山。東山呈丘陵狀,海拔約1100米,西山較高,約1500米,北為石嶺關丘陵。東西山之間為太原盆地,盆地北端東西寬10餘公里。汾河自北向南縱貫市區,地勢平坦開闊,排水良好,農業發達,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市水源主要來自汾河水庫和西山山麓喀斯特裂隙泉晉祠泉、上蘭村泉。氣候溫暖,年均溫9.6℃,1月-6.4℃,7月23.4℃。無霜期164天。年降水量474毫米,年變率大。礦藏資源中以煤炭儲量大,分佈於東西山;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鐵礦、雲母、白雲石等礦藏亦較豐。

太原近代工業始於1892年,但至20世紀50年代以前工業規模仍很小,僅有年產鋼1.2萬噸的小鋼鐵廠1座,小煤井數座及小型電力、軍械、紡織等企業。50年代以後,太原列為中國工業發展的重點城市之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中, 有11項分佈在太原。199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為142.39億元,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26.4%。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化工、採煤、電力、建材及食品、輕紡等。

50年代初,太原市區僅限於8平方公里的舊城和北關、東關、小南關一帶,現今城區面積已大為擴充套件。市區南北長約30公里。迎澤大街是本市的主軸線,長約6.5公里,街面寬60~80米,兩旁大廈林立。太原舊城有柳巷、鐘樓街,解放路等繁華街道,為主要商業區。北郊為重工業區,有廠區綿延5公里的太原鋼鐵公司,以及機床廠、礦山機械廠、機車廠、二電廠和化工廠等大企業。汾河以西的河西區為綜合性新工業區,南北綿延10餘公里,北有重型機器廠、晉機廠、大眾廠等大機械廠;南為化工區,有化工廠、化肥廠、製藥廠、磷肥廠等及電廠、紡織廠等;西有西山煤礦和水泥廠等。南城和南郊為文化區,著名名勝古蹟晉祠和雙塔寺等也集中於此。

晉祠位於市西南25公里懸甕山麓,祠址背山面水,有“周柏”、“唐槐”等古樹,殿宇巨集偉,有近百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榭,林立山前,清泉晉水環繞其間。主殿系宋天聖年間(1023~1031)所建之聖母殿,是太原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殿前築有魚沼,上有十字板橋,稱為“魚沼飛樑”,為晉祠盛景之一。建於春秋晚期的智伯渠流經晉祠中央。以晉祠泉為中心的晉祠泉域保護區建於80年代初期。天龍山石窟亦負盛名。雙塔寺位於市區東南,系明萬曆年間修建,兩座並列,高十三層,巍峨壯觀,被視為太原的象徵。太原科學文教事業也較發達。現有山西大學、太原工業大學、山西醫學院等11所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省農業科學院、省社會科學院、煤炭機械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等數十個科學研究機構。

參考文章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太原市(TaiyuanShi)中國地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太原市(Taiyuan Shi)的由來中國地理太原市晉祠博物館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西省 太原市迎澤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