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巴楚米揚

[拼音]:dao

[英文]:Oryza sativa

禾本科稻屬的重要栽培穀物,別名:水稻、稌、稬、秔、(古稱)。一年生,稈直立,分櫱力強。葉片狹長扁平;葉舌較長,有明顯葉耳。頂生圓錐花序大型,疏散,分枝多,直立或彎垂。小穗含一兩性花,兩側壓扁,穎極退化,有2枚不孕外稃,能育外稃硬紙質,邊緣緊扣同質內稃的邊脈;雄蕊6枚。穎果長圓形;胚小,為果體的1/5,成熟後為內、外稃包被(見圖)。

加工碾去其稃,謂之糙米,糙米主要含澱粉,有7~8%的蛋白質,其中含賴氨酸4%和少量脂肪及一定的硫胺、煙酸、核黃素及鐵、鈣等。糙米除去麩皮,稱為精白米,米粒澱粉細膩可口,易於消化吸收,但營養價值減低。米糠可以提製糠油,油中含34%亞油酸,供食用或作工業用油。碎米麩糠用於釀酒,餅粕作飼料或肥料。工業上用稻殼壓板和提取糠醛。稻草可飼餵牲畜或編織,也是常用的造紙原料。

稻屬有20餘種,多分佈於兩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通常生長在平原沖積地、低窪地及江河流域沿岸。中國有4種:除栽培稻外,有野生稻、疣粒野稻和藥用野稻,它們有多年生、易落粒的共同特點。稻從南緯40°到北緯53°的世界範圍內均有種植。主產國有中國、印度、泰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和巴西等。

稻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時代就有種植,從浙江河姆渡出土的稻穀可以證實中國在公元前7000年已有栽培,夏商時代黃河流域中下游已廣泛種植。現代的主要種植區在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華北、東北也有。種植的水稻大都屬於亞洲原產的稻(Oryza sativa,2n=24)。

栽培稻與野生稻(O.rufipogon,2n=24)的親緣相近,野生稻與秈稻雜交易結實,廣泛分佈在中國華南(廣東、廣西)、西南(雲南)、臺灣至長江流域。也分佈在印度、中南半島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一帶,很有可能在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培育下導致了栽培稻的形成。通常認為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是稻的起源中心。

稻種的演變與氣候環境密切相關,隨著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氣候條件的分異形成了明顯的地理亞種:有秈稻、粳稻和爪哇稻,各亞種對溫度及光照的適應不同,有各自的生態區域。秈稻為喜熱、喜溼的短日照作物,適於低緯度區栽種,產中國華南和秦嶺、淮河以南的長江下游地區,生長在低窪、平原地帶。粳稻能耐受較低溫度,適於中國黃河流域、華北、東北和西北較高緯度及西南高海拔地區種植。各亞種在粒形、質地、脫粒、稃毛等形態特徵上也發生了演變。根據播種和生長季節及日照條件的不同,有早稻、中稻和晚稻,按澱粉質地差異,有粘稻和糯稻。粘米主含直鏈澱粉;糯米主含支鏈澱粉,不透明,易糊化。依照各種不同條件和穀粒形狀、稃毛、顏色、香味等差異,分成許多變種、品種和變型。

參考文章

如何根據水稻土的特點合理使用化肥?肥料飼料轉基因抗蟲水稻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嗎?基因技術寒冬時節,稻草喂牛四要點牛稻田冬閒時間長種植飼草喂牛羊牛用石灰食鹽水浸泡稻草喂牛好牛黃牛黴稻草中毒的臨床診治牛壟系栽培水稻田的養雞技術雞壟系栽培水稻田養雞技術雞葡萄間旱稻,糧果雙豐收果樹園藝黑木耳葡萄園稻草瓶栽法果樹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