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名言

晉書名言

1、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晉書

2、學之染人,甚於丹青。翻譯:學能改變人的氣質,比丹青靛渲染圖畫,還要實在。晉書

3、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裡。晉書

4、風衣秀整,美於談論,見者皆愛悅之。晉書

5、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晉書

6、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於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晉書

7、修身以敬,勿託以尊。晉書

塞爾南名言 帕思卡爾名言 布埃斯特名言

黃石公名言

1、內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飾躬正顏,以獲高官;是謂盜端。黃石公

2、上行虐,則下急刻;賦斂重數,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黃石公

3、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黃石公

4、仁賢之智,聖明之慮,負薪之言,廊廟之語,興衰之事,將所宜聞。黃石公

5、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強弱相虜;莫適禁御,延及君子,國受其咎。黃石公

6、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黃石公

7、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萬,國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澤;去一利萬,政乃不亂。黃石公

8、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嫉賢者,其名不全。黃石公

9、一令逆,則百令失;一惡施,則百惡結。故善施於順民,惡加於凶民,則令行而無怨。使怨治怨,是謂逆天;使仇治仇,其禍不救。黃石公

10、枝葉強大,比周居勢;卑賤陵貴,久而益大;上不忍廢,國受其敗。黃石公

11、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退內御,則功難成。黃石公

12、殺生在君,國乃可安;四民用靈,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黃石公

13、故弱之以位,奪之以國,是謂霸者之略。黃石公

14、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歸。善者得其佑,惡者受其誅,則國安而眾善至。黃石公

15、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殘滅之政,累世受患;造作過制,雖成必敗。黃石公

16、夫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17、賢臣內,則邪臣外;邪臣內,則賢臣斃。內外失宜,禍亂傳世。黃石公

18、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黃石公

19、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之禍者,則獲天下之福;故澤及於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聖人歸之。黃石公

20、千里迎賢,其路遠;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遠,故能全功尚人,而下盡力。黃石公

21、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黃石公

22、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黃石公

23、夫命失,則令不行;令不行,則政不正;政不正,則道不通;道不通,則邪臣勝;邪臣勝,則主威傷。黃石公

24、體降可以圖始,心降可以保終。降體以禮,降心以樂。黃石公

25、奸雄相稱,障蔽主明;譭譽並興,壅塞主聰;各阿所以,令主失忠。黃石公

26、聖王之用兵,非樂之也,將以誅暴討亂也。黃石公

27、君人者乃作樂以節之,使不失其和。黃石公

28、犯上者尊,貪鄙者富,雖有聖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誅,貪鄙者拘,則化行而眾惡消。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祿得;節義之士,不可以威刑脅。故明君求賢,必觀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禮;致節義之士,修其道。黃石公

29、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黃石公

30、賢人所歸,則其國強;聖人所歸,則六合同。黃石公

31、使義士不以財。故義者,不為不仁者死;智者,不為暗主謀。黃石公

32、世世作奸,侵盜縣官,進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謂國奸。黃石公

33、進賢者,福流子孫,故君子急於進賢,而美名彰焉。黃石公

34、夫人之在道,若魚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黃石公

35、豪傑秉職,國威乃弱;殺生在豪傑,國勢乃竭;豪傑低首,國乃可久。黃石公

36、賢人之政,降人以體;聖人之政,降人以心。黃石公

37、主,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失權。臣,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以事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國弱,威多則身蹶。黃石公

38、德同勢敵,無以相傾,乃攬英雄之心,與眾同好惡,然後加之以權變。黃石公

39、眾疑,無定國;眾惑,無治民。疑定惑還,國乃可安。黃石公

40、賢去,則國微;聖去,則國乖。微者危之階,乖者亡之徵。黃石公

41、夫聖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祿。潛名抱道者,時至而動,則極人臣之位;德合於己,則建殊絕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揚於後世。黃石公

黃石公名言名句 庫帕法伯格名言 哈菲茲名言 約翰克拉克名言

子思名言

1、對喜怒哀樂能按應有狀態掌握,無所偏倚,這就叫中。平時能持中,一旦表現出來,就能有所節制,這就叫和。中,是穩定天下之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位、生生不息了。子思《中庸》

2、自是而又再傳以得孟氏,為能推明是書,以承先聖之統,及其歿而遂失其傳焉。子思《中庸》

3、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循著內在的誠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子思《中庸》

4、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子思《中庸》

5、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7、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子思《中庸》

8、何謂文笈?蓋經典之所藏。華夏文明悠悠數千載,以聿成箸,以文述典,存天地浩然氣於寸方間,自有一分感召,一種精神在裡面。子思《中庸》

9、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子思《中庸》

10、從事於斯,無少間斷,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而動靜云為自無過不及之差矣。子思《中庸》

11、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者自誠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子思《中庸》

12、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執中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子思《中庸》

13、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子思《中庸》

14、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子思《禮記中庸》

15、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子思《中庸》

16、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子思《中庸》

17、書者,述也,以載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子思《中庸》

18、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子思《中庸》

黃石公名言 晏子名言 塞爾南名言 赫爾普斯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