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謙而四益 關於謙虛的名言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禮記》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春秋]管仲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唐]孟郊《孟東野集勸學》
人類有禽獸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教育家的目的就在鍛鍊一個人的靈魂,以天使的一面打垮禽獸的一面。
[伊朗]巴禾烏拉《答客問》
人之有學也,猶木之有枝葉也。木有枝葉,猶庇廕人,而況君子之學乎?
《國語晉語九》
人無師無法,而智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辨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智則速通,勇則速威,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辨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
《荀子儒效篇》
人才有風氣,盛衰關全域性。
梁啟超《寄往穰公》
人才出於教育。
康有為《政論集鎮江政學兩界歡迎會演說》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
(德)康德《康德教育論》
下列五項考驗,為受過教育的明證本語言之精確運用;溫文的舉止,出自思想行動時的固定習慣;崇尚優美的標準,並且有一個基於那些標準的個性;反省的能力及習慣;做事的效率與能力。
蒲脫勒
上學以神聽之,學在骨髓矣;中學以心聽之,學在肌肉矣;下學以耳聽之,學在面板矣。
[唐]馬總《意林文子》
凡長育人材也,教之在寬,待之以久,然後化成而俗美。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
不知理義,生於不學。
《呂氏春秋》卷四《勸學》
辦學如治國,眼光要遠,胸襟要大。
《陶行知文集給肖生的信》
為士不學道,所得皆支流。
《清詩鐸》陸師《之官真州述懷》
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文集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
有教育則為文明國,無教育則為野蠻國。
《黃興集在屋侖華僑歡迎會上的演講》
如果有人問我:我怎樣能夠以簡單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經驗的本質時,我就回答說: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俄)馬卡連柯
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法)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