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塞涅卡名人名言大全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的名言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

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

寫,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的名言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的名言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魯迅的名言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魯迅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魯迅

魯迅名言大全

空虛寂靜

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於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彷彿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魯迅《傷逝》

真話須有勇氣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闢新的生路的人。

----魯迅《傷逝》

快步走著

我快步走著,彷彿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衝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麼掙扎著,久之,久之,終於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魯迅《孤獨者》

解剖自己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魯迅《墳?寫在〈墳〉後面》

充實和空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魯迅《野草?題辭》

顯微鏡

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臺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從高超的學者,是渺小,汙穢,甚而至於可惡的,但在勞作者自已,卻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和人生有關,並且也不十分容易做。

----魯迅《集外集拾遺?做雜文也不易》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畢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採花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真的聲音

只有真的聲音,才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

根於愛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乾淨時,卻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

創作總根於愛。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瞞和騙

┅┅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已不覺得。

----魯迅《墳?論睜了眼看》

天才與民眾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裡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已來拿!

┅┅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發表真話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已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魯迅《三閒集,勵志演講?無聲的中國》

接近孩子

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忘卻了的孩子世界邊疆去,想到月亮怎麼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麼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裡,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