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的名人名言

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

《韓非子內儲說上》

獄者,人命之所懸也;不可以不慎。

《晉書》卷一○八

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予。

[漢]賈誼《新書連語》

施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哀憐百姓,不忍誅伐者,此世之所謂惠愛也。夫有施與貧困,則無功者得賞;不忍誅伐,則暴亂者不止。

《韓非子奸劫弒臣》

施賞不遷,行誅無赦。

《韓非子五蠹》

罰不諱強大,賞不和親近。

《戰國策》

罰善必賞惡。

《國語晉語九》

罰必施於有過,賞必加於有功。

[漢]劉晝《劉子賞罰》

罰慎其濫,惠戒其偏。

《宋書》卷七三《顏延之列傳》

罰濫則無以為罰,惠偏則不如無惠。

《宋書》卷七三《顏延之列傳》

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矣。

《韓非子五蠹》

信賞以盡能,必罰以禁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剛強。明法審度,立常備能則治。

《管子幼官圖中方本圖》

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戰國策秦策五》

宥過無大,名言名句,刑故無小。

《尚書虞書大禹謨》

矜賞若春,重罰若秋,行禮若火,流教若水。

[唐]馬總《意林周生烈子》

逆於耳、謬於心者,無速罰,姑求之道;順於耳、便於身者,無急賞,姑求之非道。

《新唐書》卷一一二《王義方列傳》

舉不失德,賞不失勞。

《左傳宣公十二年》

怒不越法以加虐,喜不逾憲以厚遺。

[晉]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罰不可偃於國。

《呂氏春秋蕩兵》

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

[三國]諸葛亮《諸葛武侯集》

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奸塞。

[三國]諸葛亮《諸葛武侯集》

勝法之務莫急於去奸,去奸之本莫深於嚴刑。

《商子開塞》

陟一善而天下之為善者勸,黜一惡而天下之為惡者懼。

《宋史》卷三四四《孫覺列傳》

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恩賞明則賢者勸,刑罰當則奸人消。

《遼史》卷九九《蕭嚴壽列傳》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愛人不私賞,惡人不私罰。

《管子任法》

倘沒有鼓勵和切磋,恐怕也很容易陷於自足。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

[漢]桓寬《鹽鐵論後刑》

養良莠者,害禾稼;惠奸宄者,賊良民。

[宋]《李覯集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