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裡造句

(1) 黃埔軍校走出的*共著名將領黃埔軍校建於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2)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援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3) 中山城的黃埔軍校操場每天都有兩場表演,那戰馬嘯嘯、刀光劍影、塵土飛楊的場面扣人心絃、精彩不斷,令人一飽眼福,從來不缺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4) 他從抵達浙江的北伐軍中調來共產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侯鏡如,由他擔任工糾隊指揮。

(5) 1939年初春,江潤德考入黃埔軍校第17期通訊兵科。

(6) 臨行前,特僱船把國立廣東大學的師生接到黃埔,和黃埔軍校的師生一起聽他的演說。

(7) 鄭介民畢業於黃埔軍校二期兵科,長期在戴笠麾下工作,是軍統核心創始人員之一。

(8) 你們黃埔軍校的大門上不是有副對聯嗎,‘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別途’(造 句 網)。

(9) 設立在建國路的陝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是改革開放後,經*共陝西省委統戰部批准成立的,成立以來,為促進*彎和我省的文化交流、尋親訪友做了大量工作。

(10) 作為民革的一員,震宇副院長以黃埔軍校校訓“親愛精誠”與大家共勉。

(11) 黃公略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同年底入黃埔軍校高階班學習。

(12) 於是,《北方年輕報》成了新聞界培養編採人員的“黃埔軍校”。

(13) 3月13日,黃埔軍校教導團與林虎所部兩萬餘人在棉湖遭遇。

(14) 從走出梅蘭芳等著名京劇藝術大師的中國京劇“黃埔軍校”富連成社,到梅蘭芳1930年訪美經歷,以及京劇藝術的流派與發展,令僑胞們大開眼界。

(15) 一次,孫中山令他撥發黃埔軍校步槍五百支、機槍四挺,遂罄其所有,甚至連同護廠衛隊的全部槍支湊一起,才足數撥發。

(16) 葉金森為中國京劇黃埔軍校富連成社葉氏家族的嫡系傳人。

(17) 黃埔軍校在注重三民主義建軍的同時,從未放鬆對於學員的軍事教育,著力貫徹政治教育和軍事教育相輔而行的原則。

(18) 酒店附近的名勝古蹟,如獨具嶺南特色的大學城博物館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的黃埔軍校等,是您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正是以這樣的心情,隨時恭候您的光臨。

(19) 為了壯大他的能力,戴笠組建了“十人團”,由他發薪水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的他個人的“特務機構”是其核心。

(20) 舊軍閥和雜牌軍的將領在前線搞著各式各樣的陰謀勾當,而蔣介石嫡系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則嚴厲鎮壓對於“領袖”的任何批評。

(21) 後來父親為了養家,曾在高雄港當碼頭工人,又在左營的海軍廢彈處理場工作,但都做不久便辭職。這些都是十分辛苦且危險的工作,但他做不下去的理由仍是: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出身黃埔軍校的軍官,他無法忍受別人對他的呵斥。王明珂

(22) 講武堂分別派步兵科長劉耀揚、騎兵科長林振雄、炮兵科長王柏齡、工兵科長帥崇興分別擔任黃埔軍校步、騎、炮、工四大兵科科長,並派一批軍官帶一批槍械協助辦學。

(23) 棉湖之戰是第一次東征中規模最大也是決定戰局的一次戰鬥,它奠定了第一次東征勝利的基礎,擴大了黃埔軍校的影響。

(24) 蔣中正照顧軍中失學學生,推動隨營教育制度,後來他以高中同等學歷考進鳳山黃埔軍校第24期,是在臺覆校第一期,裝甲兵科第一期,跟隨一直的長官蔣緯國。

(25) 蔣介石對於日本的軍事訓練顯然受益不淺,多年後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為中國軍官提供類似的培訓。

(26) 團長曾澤生,昭通永善人,講武第十八期生,1924年入黃埔軍校,任第三期區隊長。

(27) 在那天黃昏長談之後,在孫先生不容置疑的號令下,軍政部連夜修改了黃埔軍校教學大綱,甚至連各兵種操典都做了相應訂正。

(28) 中關村海淀園雛鷹人才基地負責人吳曉梅表示,“我們希望將這裡建設成為早期社交網路應用創業企業的搖籃和黃埔軍校”。

(29) 楊亞華的老家在榮昌,從華西協和高中畢業後,1942年他考進黃埔軍校,被編入第19期輜重兵科。

(30) 在1925年2月的第一次東征中,薛蔚英隨軍參加了戰鬥,就任黃埔軍校教導團少尉排長,後升任上尉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