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晏殊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惜別 思念 女子

譯文

譯文
現在正是燕子即將歸來的時節,昨夜閣樓上吹起了陣陣西風。只希望我們能夠有短暫相聚的機會,在那菊花叢中舉杯共飲。歌聲悠揚,面容嬌豔。
夕陽穿過幕簾,點點涼意慢慢侵入梧桐。有多少情話說不盡,只能寫在給你的詞曲中。這份情意千萬重。

註釋
破陣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金尊:酒杯。
斜日:夕陽。
更:正。
蠻箋:謂蜀箋,唐時指四川地區所造彩色花紙。

參考資料:
1、主編 王洪 .唐宋詞百科大辭典 :學苑出版 ,1993 年1月 :1257 .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這首詞是宋仁宗晏殊家道落寞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看到歌女的酸楚,聯想到自己的落魄,由此創作這首詞作表達內心的痛苦。  

參考資料:
1、賀新輝 .宋詞鑑賞辭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9月 .

賞析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這首詞是宋仁宗晏殊家道落寞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看到歌女的酸楚,聯想到自己的落魄,由此創作這首詞作表達內心的痛苦。  

參考資料:
1、賀新輝 .宋詞鑑賞辭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9月 .

賞析

  這是一首一首感懷詞作。全詞描寫雖然是尋常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之作。季節本無形,詞中用燕子這一意象代替寫出來,具體生動,畫面感徒增。蘊含了詩人憂傷情懷。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這裡點明瞭時節。從“燕子欲歸”和“昨夜西風”這兩句來看,當是晚春至秋初的這段時節。這句,其實存在著一個人物特寫。一個女子站在高樓之上,望著遠方的姿態寫滿了思念。雖然晏殊從詞語上沒有寫到這個女子,但從“燕子”、“高樓”這兩句,勾畫出一個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 “高樓昨夜西風”句。雖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實景的描寫,但其實是一種心境的勾畫。

  “燕子欲歸”,其實指燕子欲歸,人未歸,這其實是女子內心的願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樓”這句。晏殊詞中的這“高樓昨夜西風”是對愛的無力企及和內心無法親近的絕望與悲痛。

  “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求”字,寫活了內心的期待和渴望。寫出了女子內心一往情深的堅持和等待。

  “歌長粉面紅”這是對這個女子歌聲和麵容的描寫。“歌長”,是這個女子不忍分別的一種描寫。女子的深情,在這兩個字上表現的一覽無遺。 “粉面紅”三個字,寫出了女子的美麗。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點明瞭時間。“斜日”指“斜陽”。兩個人不忍分別。“斜日更穿簾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讓人覺得傷心。用一個動詞來描寫心靈之中的疼,更是鮮活而生動。這“斜日”穿透的不是“簾幕”。而是女子不捨的心。微涼漸入梧桐。又見到了梧桐。這是思念、閨怨、孤獨、寂寞、淒涼、悼亡的隱喻。這是一個觸手冰冷的詞語。梧桐,也是一顆絕望、淒涼、無助而思念的心靈。

  “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心滅了。情卻仍然還在燃燒。“此情千萬重”句,是女子對即將離開的人的交代。

  全詞描繪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的場景,蘊含了詩人憂傷的情懷。

參考資料:

1、主編 王洪.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學苑出版,1993 年1月:1257 2、梅邊吹笛著.今生最愛晏殊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04:第58頁 3、鄭福田.唐宋詞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176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這首詞是宋仁宗晏殊家道落寞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看到歌女的酸楚,聯想到自己的落魄,由此創作這首詞作表達內心的痛苦。  

參考資料:
1、賀新輝 .宋詞鑑賞辭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9月 .

賞析

  這是一首一首感懷詞作。全詞描寫雖然是尋常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之作。季節本無形,詞中用燕子這一意象代替寫出來,具體生動,畫面感徒增。蘊含了詩人憂傷情懷。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這裡點明瞭時節。從“燕子欲歸”和“昨夜西風”這兩句來看,當是晚春至秋初的這段時節。這句,其實存在著一個人物特寫。一個女子站在高樓之上,望著遠方的姿態寫滿了思念。雖然晏殊從詞語上沒有寫到這個女子,但從“燕子”、“高樓”這兩句,勾畫出一個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 “高樓昨夜西風”句。雖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實景的描寫,但其實是一種心境的勾畫。

  “燕子欲歸”,其實指燕子欲歸,人未歸,這其實是女子內心的願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樓”這句。晏殊詞中的這“高樓昨夜西風”是對愛的無力企及和內心無法親近的絕望與悲痛。

  “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求”字,寫活了內心的期待和渴望。寫出了女子內心一往情深的堅持和等待。

  “歌長粉面紅”這是對這個女子歌聲和麵容的描寫。“歌長”,是這個女子不忍分別的一種描寫。女子的深情,在這兩個字上表現的一覽無遺。 “粉面紅”三個字,寫出了女子的美麗。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點明瞭時間。“斜日”指“斜陽”。兩個人不忍分別。“斜日更穿簾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讓人覺得傷心。用一個動詞來描寫心靈之中的疼,更是鮮活而生動。這“斜日”穿透的不是“簾幕”。而是女子不捨的心。微涼漸入梧桐。又見到了梧桐。這是思念、閨怨、孤獨、寂寞、淒涼、悼亡的隱喻。這是一個觸手冰冷的詞語。梧桐,也是一顆絕望、淒涼、無助而思念的心靈。

  “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心滅了。情卻仍然還在燃燒。“此情千萬重”句,是女子對即將離開的人的交代。

  全詞描繪了一幅鬱郁悲涼、惜別、思念的場景,蘊含了詩人憂傷的情懷。

參考資料:

1、主編 王洪.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學苑出版,1993 年1月:1257 2、梅邊吹笛著.今生最愛晏殊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04:第58頁 3、鄭福田.唐宋詞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176

詩人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